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第3/4頁)

據蔡鍔長子蔡端後來回憶,他的母親潘夫人(蔡鍔的小妾)給他講過,有一次蔡鍔陪家眷去看戲,開場前指著包廂裏一年輕女子對潘夫人說:“她就是小鳳仙。”這個回憶至少說明兩點:蔡鍔是和家人一起看戲的,以及,蔡鍔和小鳳仙交往並不背著家人。

至於蔡鍔脫離袁世凱的控制,被傳是小鳳仙鼎力策劃協助,這恐怕又高估小鳳仙的能耐了。事實上,蔡鍔的脫逃是一步步精心計劃過的:先是離開北京到天津,然後從天津想辦法去日本,然後從日本去上海,取道香港去越南的河內,然後再返回自己的基地雲南。

蔡鍔夫人潘蕙英

繞這麽一個大圈,需要精密的計劃和接應,小鳳仙恐怕是無能為力的。

1915年11月18日,也就是本文開頭的那一幕,是蔡鍔逃脫袁世凱控制的最關鍵一步,那就是離開中國本土,取道日本再回雲南。

先是離開北京,然後再離開天津,然後再繞回雲南,蔡鍔就這樣一步步,讓袁世凱親手放走了自己。

說蔡鍔“精”,一點不假。

7

然後,就是蔡鍔的“悍”了。

1915年12月19日,歷盡艱辛,蔡鍔終於抵達昆明,開始做他人生中第二件大事:起兵反袁。

現在我們之所以記住“蔡鍔”這個名字,是因為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蔡鍔是起兵討伐袁世凱的第一人。

一句簡單的話,背後其實是極大的分量。

蔡鍔起兵之時,是袁世凱正式稱帝的兩周後。當時雖然全國罵聲一片,但多半都只敢在肚子裏罵——袁世凱掌握著全國的軍權,手下的北洋系悍將如雲。當時的情景,有點像是一群半大不小的少年,圍著一個膀大腰圓的壯漢,少年們聒噪:揍他!揍他!可誰也不敢先動手。

蔡鍔是第一個挺身而出的人。

1915年12月22日晚,蔡鍔和另外37人歃血為盟,立下誓言:“擁護共和,吾輩之責。興師起義,誓滅國賊。成敗利鈍,與同休戚。萬苦千辛,舍命不渝。凡我同人,堅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必殛。”

12月25日,蔡鍔和雲南督軍、他的學弟唐繼堯一起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表示“擁護共和,反對帝制”。誓師之時,蔡鍔稱:“吾儕今日不得已而有此義舉,非敢雲必能救亡,庶幾為我國民爭回一人格而已。”

而袁世凱根本不敢相信,世間怎會有蔡鍔這樣的人,不為自己的私利和地盤,居然是“要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

於是兩軍開戰。

按照事先計劃,1916年1月,蔡鍔率領的滇軍第一軍開始進攻四川。這是蔡鍔第一次領兵作戰,卻也展示了自己的軍事天賦。在後方唐繼堯不發餉、不增援的情況下,面對近10萬北洋軍,蔡鍔不足萬人的部隊從1月打到3月,基本殲滅了北洋軍主力第七師。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中一場關鍵的納溪戰役中,蔡鍔護國軍麾下的第三梯團第六支隊長勇猛異常,率兵拿下了這場關鍵戰役。那個支隊長,叫朱德。

朱德後來回憶當時看到蔡鍔時的情景:“我大吃一驚,說不出話來,他瘦得像鬼,兩頰下陷,整個臉上只有兩眼還閃閃發光。”

當時的蔡鍔,因為患有肺結核,又加上長期勞累,其實已經病入膏肓。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以當時國內的形勢,蔡鍔和他的部隊其實已經是一面旗幟,只要旗幟不倒,那些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人,就敢站出來。

1916年1月27日,在蔡鍔的護國軍與北洋軍鏖戰的時候,貴州響應,宣布獨立。3月15日,廣西響應,宣布獨立。蔡鍔趁機大舉反攻,連戰連捷。北洋軍最終只能簽訂停戰協議。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去世。

8

早在護國戰爭期間,蔡鍔就表示:一旦戰爭勝利,自己將辭去一切職務。

他也正是這樣做的。袁世凱去世後,繼任總統的黎元洪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不久後蔡鍔即辭去了所有職務。從這個角度看,說蔡鍔反袁是“投機”,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蔡鍔沒有圖謀任何利益。

不過,那個時候,蔡鍔的身體也確實承受不住了。1916年9月,蔡鍔的肺結核已感染到喉部,話都不能說了,只能東渡日本治療。只是蔡鍔病入膏肓,日本的醫生也無能為力。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鍔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

1917年4月12日,蔡鍔遺體榮歸故裏,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

蔡鍔,成為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國葬的人。

1917年,蔡鍔將軍的靈柩從日本運抵中國上海的碼頭

饅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