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民國時期若隱若現的人。他叫蔡鍔,你肯定知道他的名字,卻又未必知道他具體幹了什麽。更多人知道他和一位風塵女子的愛情故事,卻未必知道,他是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

1

1915年11月18日這一天,是日本客輪“山東丸”號開船的日子。

這艘往返於中國與日本之間的客輪,今天將於天津碼頭起航。這一天,船上多了一名特別的旅客。

說是特別,這位旅客30歲出頭的樣子,其實和一般人也沒什麽太大的區別。他去日本的目的,也並非驚天動地,也就是去“養病”而已。

但這確實是一位特別的旅客。當他離開北京前往天津的時候,袁世凱的“首席謀士”楊度就趕緊提醒:“此人一去,無異縱虎歸山,放魚歸海,從此我華無寧日矣!”

此人,就是蔡鍔。

蔡鍔

2

蔡鍔,1882年12月18日出生,湖南人。從小聰慧的蔡鍔,12歲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在那裏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梁啟超。很多人知道蔡鍔是一名軍人,卻未必知道他是梁啟超的弟子。

蔡鍔從上海的南洋公學(現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畢業後,17歲赴日本讀書。就和那個年代無數的青年學子一樣,蔡鍔發現,讀書改變不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於是在學成回國之後,於1902年二赴日本,就讀於一所孕育出一批改變中國國家命運人士的日本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雖然蔡鍔和同學蔣百裏等名列畢業生前三名的故事無從考證,但他、蔣百裏和張孝準被稱為“士官三傑”卻是公認的。(蔣百裏的故事參見《為什麽他沒打過一場仗,卻是陸軍上將?》)

蔡鍔後來說,自己去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目的,是覺得那時的中國,不缺少知識分子,但缺少優秀的軍人。於是,他就要去做一個能拯救中國的優秀軍人。

3

蔡鍔這輩子,一共做過兩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在雲南響應武昌起義,宣布獨立。

1904年,蔡鍔從日本學成歸國之後,立刻成為各省爭搶的對象——各省都需要能訓練新軍的人才,更何況是留日學生中的佼佼者。

蔡鍔先是在廣西幹了5年,做了不少軍校的校長,其中包括廣西陸軍小學堂。這個學堂第二期有一個學生,在開學報到時遲到了10分鐘,蔡鍔堅決不允許他入學。這個學生只能來年再考,考上了第三期。

蔡鍔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照

這個學生,就是後來的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指揮著名的台兒莊戰役的桂系首領李宗仁。李宗仁後來回憶起蔡鍔時說:“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1911年初的時候,29歲的蔡鍔已經做到了雲南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的協統(旅長)。蔡鍔沒有參加同盟會,但一直和同盟會暗中聯系,並明確表態:一旦發生革命,一定給予“絕對同情支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參見《一根香煙點燃的革命》)。蔡鍔隨即踐行諾言,於10月30日在雲南發動起義,推翻了當地政府。不要小看蔡鍔當時這個“協統”。武昌起義,其實是一群班長、排長和連長搞起來的,搞成功後,大家請出黎元洪做都督,黎元洪當時也就是個協統。

革命成功後,蔡鍔把當初請他到雲南做軍務的雲貴總督李經羲禮送出境,然後自己就職雲南都督,開始大展拳腳。蔡鍔上台後,換掉了一批光說不做的人,整頓財政,裁減軍隊,興辦教育,開發實業。

蔡鍔在擔任雲南都督期間,兩次帶頭減薪,月俸由600元減到60元,只相當於一個營長的月薪,當時在全國聞所未聞。蔡鍔的弟弟從湖南來投奔他,想謀得一個職位,蔡鍔認為這樣不好,給了弟弟20元旅費,讓他自己回家。

一時間,雲南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然後,就驚動了一個人。

4

這個人,就是當時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

蔡鍔擅長下圍棋,但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最精彩的博弈,是與袁世凱的真人對決。

根據《蔡鍔年譜》,蔡鍔和袁世凱認識,是在1906年,也就是蔡鍔從日本留學回來之後。但根據蔡鍔的老師梁啟超透露,蔡鍔當年想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湖南的親戚只出得起2毛錢,蔡鍔去漢口的親戚那裏借到了6元錢,直到到了北京,才借到了1000元錢,而給他這個錢的人,就是袁世凱。

梁啟超說,這是蔡鍔在東京親口告訴他的,想來應該不假。由此可見,袁世凱應該是蔡鍔的“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