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茶香四溢的人生(第2/3頁)

號稱天下第一泉的濟南趵突泉

中國人還有以雪水煮茶的風習。“冬窗裏,烹茶掃雪,一碗讀書燈”,成了讀書人追求的境界。然而,雪雖白,卻易汙染,所以烹茶人又喜歡取新雪。《紅樓夢》中就記載以雪水烹茶的事,賈寶玉有詩說:“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剛剛下的雪,成了烹茶的原料。大觀園中櫳翠庵的妙玉請寶玉、黛玉、寶釵吃茶,黛玉隨口問:“這水也是舊年的雨水?”卻引出了妙玉的一大段議論:“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麽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淳,如何吃得?”可見這位妙玉對茶水何等講究。梅花上的雪水烹茶,那梅花的清香也會溶進茶香中去了。

一碗茶

飲茶須要好水,所以中國人形成了愛泉的傳統,泉因人好茶而得名。相傳陸羽行遍天下,嘗各地之水,後來以濟南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以無錫惠山泉為天下第二泉,以杭州龍井的虎跑泉為天下第三泉。

論完了水,才看茶葉本身。中國種茶的歷史悠長,茶葉的種類很多,從制作方法上,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花茶等。綠茶是中國茶的主要種類,占產量的七成左右。著名的綠茶有杭州的龍井茶、江蘇的碧螺春和安徽的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紅茶是經過發酵的茶,以安徽的祁門紅茶、雲南的滇紅茶最為著名。烏龍茶屬青茶,主要產於福建武夷山和台灣。黑茶以雲南的普洱茶為代表,在已制好的曬青綠毛茶上澆上水,再經過發酵制成黑茶。花茶的種類很多,是北方人喜歡飲用的茶飲,如菊花茶、茉莉花茶。

三看茶具。中國人對茶具很講究,茶具有瓷器的,有陶制的,又有玻璃茶具、木制茶具等。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的發達,也為茶具的講究提供了基礎。但中國人的茶具並不總是用瓷器,陶具往往成為飲茶人的至愛,南方太湖之畔宜興的紫砂陶器茶具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歡,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

宜興窯瓜式壺   清宣統

宜興窯提梁壺   清中期

四看火候。中國飲茶講究火候。一要活。蘇軾有詩說:“活水須得活火煎。”煎茶的活火,指的是炭火。二要慢,炭火正好符合這一要求。木炭起火緩慢,有山林野逸之態,而無煙火氣,喝茶人忌諱煙火氣。茶水燒沸之後,一煮如蟹眼,水面生泡,還不宜用來沖茶。這被稱為嫩水,嫩水水氣未消,不能急著泡。二煮如松濤,水開,水聲大。這時的水略歇片刻,方可泡茶。中國人喝茶有候茶的習俗,因為過開的水,勢太旺,會敗掉茶香。水煮數開之後,被稱為老水,老水泡茶便無味。

中國茶道中,有四觀的說法,即觀色、香、味、形。

一觀色,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紅茶、綠茶、青茶(主要指烏龍茶)、白茶(有白色茸毛的茶葉)、黑茶(如普洱茶),顏色不同,在煮茶中,對色又有不同的要求。

如綠茶講究新鮮,以春茶為佳,明前茶(清明之前采摘)、雨前茶(谷雨之前采摘)最受寵愛。這些早春的茶葉鮮嫩可人,青綠中透出茸茸的黃意,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最佳。烏龍茶色澤凝重深幽,茶湯厚,用茶壺沖泡,倒出的茶水顏色金黃。

二觀香,好茶應有特殊的清香。中國人喝茶有三受的說法:一是鼻受,茶一入盅,湊前一嗅,溢出的香味撲鼻,未飲即領其香氣;二是舌受,茶一入口即合唇,香味如從口中溢出;三是心受,好的茶葉余香滿口,清氣拂拂,如入心中,使人久久難忘。

三觀味。說到茶味,懂茶的人最重苦味。茶本來就有淡淡澀澀的苦味,喝了茶,品著苦味,慢慢喝去,嘗出甜來,正所謂苦後甘來。

四觀形,喝茶要看形。尤其是綠茶。雨前的龍井茶,嫩嫩的葉子,從雲霧中摘來,在白色的茶盞中,水一沖泡,朵朵直立,然後芽尖又慢慢展開,待舒展之後,又徐徐下沉,搖曳生姿。又如六安瓜片,葉的外緣,彎中微翹,就像一片瓜子,色澤寶綠潤亮,沖泡杯中,形如金色蓮花,形狀很美,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

好的茶葉是色香味形的合一, 須要人們慢慢地品嘗,所以中國人說喝茶叫品茶,慢慢地享用,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