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中國的美食

飲食是中國文化的一大亮點。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飲食。《禮記》上就說:“禮之初,始諸飲食。”飲食中凝聚著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審美趣味、生活態度等豐富的文化內涵。

中國飲食的地方風味

說起中國的飲食,明清以來,公認的有八大菜系,這八大菜系是: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在今天,中國的美食地圖發生了很大變化,幾乎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拿手菜,各地的菜系又處於大的融合之中。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你可以在這裏吃到全中國幾乎所有地方的名菜。

上海城隍廟

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也是飲食的天國。在四川,幾乎走進任何一家小飯館,都可吃到一頓味道鮮美而又價格便宜的飯菜。四川菜使用的原料並不特別,但它的調味品卻很別致。四川菜口味偏辣,但辣並不是它的特點,湖南菜、貴州菜也辣,四川菜是辣中帶麻,麻才是川菜獨有的風味。四川有被稱為“三椒”的花椒、胡椒、辣椒的配料,還有風味獨特的豆瓣醬,又有一套獨特的制作功夫,這才使川菜風靡天下。四川火鍋舉世聞名,近年來,又湧現了像譚魚頭這樣的著名品牌。

廣東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常年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而且很早就是中國的通商口岸,所以飲食很有特點,形成了在中國有長遠影響的粵菜。粵菜追求新奇,好生猛海鮮,在烹制上手段也很講究,它所烹制的煲湯,歷來為人們所喜愛。

浙江菜風味清淡,精致玲瓏,是南方菜的代表之一。如杭州的西湖醋魚,魚質細嫩,清雅美觀,有自然本色之美。世界各地的中餐館大多有這道菜,但往往不及在杭州吃到的正宗,因為沒有西湖的魚和水。

每個菜名都有一段故事

中國飲食的名稱,五花八門,每個著名的名稱得以流傳下來,都有一段美妙的故事,說明它如何博得人們的喜愛。菜名叫得好,菜也因此提高了身價。但很多菜名聽起來讓人一頭霧水,不要說外國人難以理解,就是中國人往往也不是很清楚。你要是望文生義,準得鬧出笑話來。

就拿天津著名的“狗不理”來說,這是一種人見人愛的肉包子。包子都是手工做成,剛出屜的包子熱騰騰端上來,柔柔白白的,幾乎一般大小,在淡淡的霧氣裏,這些整齊排列的包子,如同一個個含苞待放的菊花,皮薄餡嫩,口感柔軟,香而不膩。

為什麽這麽好吃的包子,卻叫“狗不理”——難道連狗都懶得搭理?原來這裏有一段故事。狗不理包子誕生於150年前,那時當地有一位小名叫狗子的年輕人,在一家包子店做夥計。學了三年後,自己單獨開了一家包子店。由於他的包子做得好吃,生意興隆,來吃包子的人越來越多,狗子再忙也滿足不了大家的需要,有人等的時間長了,就喊他,他因為忙著做包子,無法答應。後來人們就稱他的包子叫“狗不理”,這把他的包子名聲弄得更大,這個名稱一直叫到如今,成了天津的老字號。

天津狗不理

浙江菜中有一道菜叫“東坡肉”,它是很多喜歡吃肉的食客的至愛。這道菜選上等的五花肉,切成四方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等,在文火上燉。烹制出的美味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這道菜是一千多年前的北宋詩人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創制的。據說在杭州疏浚西湖時,蘇東坡做了紅燒肉犒勞大家,後人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道菜,借以紀念這位才華橫溢、性格豁達的詩人。

福建有一道菜叫佛跳墻,被推為福建菜之首。這道菜是用雞、鴨、海參、幹貝、蹄筋、魚唇、魚肚、火腿等二十多種主料和花菇、冬筍、鴿蛋等十多種配料,放在壇子裏,加上紹興酒和雞湯,用文火燉制,燉出的菜湯味渾厚,肉汁鮮美,柔潤細膩,余香滿口。這道菜為何叫“佛跳墻”,原來這道菜本是光緒年間福州“聚春園”所創制,初名“壇燒八寶”,後改名“福壽全”。一天,幾個秀才到聚春園聚飲,當端上這道菜時,香氣飄逸,一秀才當場作詩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後來,“佛跳墻”的名字就流傳開來。

如今在世界各地的中餐館中,麻婆豆腐可能是最普遍的一道菜了。它的特點是又麻又辣,是川菜的代表之一。做這道菜要把豆腐弄爛,以便使麻辣味浸透,所以稱為麻破豆腐,但“破”字不吉祥,所以稱為“麻婆豆腐”。“麻婆豆腐”的“麻”字是指麻辣而言,與創制“麻辣豆腐”的女老板的長相並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