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茶香四溢的人生

茶,這一美妙的飲品原產地在中國。四千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有飲茶的習慣了。唐代時,日本的僧人從中國引入茶種,與同時引入的禪宗思想相結合,形成了聞名世界的日本茶道。17世紀時,荷蘭人將中國人飲茶的習慣帶到歐洲,進而形成了歐洲人喝茶的傳統。尤其在英國,下午茶的習俗由此而生。在19世紀之前,世界各地飲用的茶葉都來自中國,英文中茶葉譯為tea,就是根據中文的音譯(福建讀音)。茶,是中國人對世界的重要貢獻。

在茶葉的故鄉中國,飲茶是一種普遍的習慣。幾千年來,茶一直是中國人最喜愛的飲品。中國幅員遼闊,南北都有飲茶的習慣。因為飲茶的風習不同,甚至影響了各地不同的民風。茶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紅樓夢》中大量寫茶,第八十九回寫林黛玉從外面回來了,連她房裏的鸚鵡都會叫道:“姑娘回來了,快倒茶來!”

在西方,很多重要的事情是在咖啡館中發生的,而在中國,很多事情是在茶館中發生的。茶館是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場地。

喝茶的妙用

茶葉傳到歐洲,開始受到人們熱捧,有的人甚至以它為上帝的恩賜,慶幸自己能活在有茶葉的時代裏。而在茶葉的故鄉中國,人們對茶葉的衷愛之情更是濃重。

唐代的茶學大師劉貞亮曾提出茶有“十德”的說法:茶可嘗滋味,可以養身體,可以驅腥氣,可以防疾病,可以聚生氣,可以散悶氣,可以促禮節,可以表敬意,可以順心意,還可以助行道。可見,茶的用處有多麽大。這不是劉貞亮一個人的看法,中國人也大都是這麽看的。

清   黃易印   茶熟香溫且自看

文人最好茶。他們在案頭放上茶,既可解渴,又可助讀書之興。“可以三日無書,不可一日無茶”,這樣的話,常常為他們所標榜。唐代詩人皎然和盧仝都曾有詩描繪過飲茶的妙處。皎然詩說:“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費煩惱。”盧仝詩說:“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喝茶竟然喝到了飄飄欲仙的境界。唐代的陸羽喝茶更是喝出了大學問,寫出了《茶經》一書,對喝茶的相關事理講得很通透,他因而被奉為“茶聖”。

喝茶,是身體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口幹舌燥之時,飲一杯清茗,自然透脫痛快。中醫說,喝茶能醫身體多種疾病,苦澀的茶中,包括對身體極有益的成分,這已得到現代醫學的證明。中國人嗜茶,在身體需要的同時,更關心精神的渴求。中國人是以茶來表達敬意,以茶來凈化心靈,以茶來體會生命的意義的。

喝茶人,首先在取一個“清”字。茶是清潔心靈之物。舊時茶館有對聯說:“身健卻緣餐飯少,詩清每為飲茶多。”茶為至清之品,為天地間清氣凝聚而成,是大自然的饋贈。茶偏愛清潔之所,越是清潔的地方,茶的品質越高。好茶來自高山,高山之中,雲霧蒸騰,清氣舒卷,醞釀成透明的葉片,帶著露水摘下,大自然的清新氣息也隨之而來。一杯清茶,湯色清澈,清香馥郁,可以致清導和。老子說:“清凈為天下正。”茶所具有這一特點,與中國哲學思想正相合。

元   趙原   陸羽烹茶圖

宜興窯端把壺   清雍正

喝茶人在茶中追求“閑”。熙熙攘攘的人世,紛紛擾擾的爭執,疲憊不堪的勞累,戕害人的精神和身體。一杯清茗,與外在喧囂的人世拉開距離。品茶時,心靈如夜闌風靜的湖面,月光照徹,一片澄明。小小的茶碗,蕩開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喝茶人還講究一個“敬”字,中國民間有敬茶的習俗。客人來了,無論是渴還是不渴,都要泡上一杯茶,表達一份敬心。一杯香茗暫留客,喝著這盞茶,神清氣爽。文人們以寒夜客來茶當酒為勝境,有的地方還流行迎客、留客、祝福三道茶的習俗。在敬茶中,既體現出中國人好客的傳統,也體現出待客敬心的精神。

品茶的門道

中國人將飲茶當作一門藝術,裏面的學問很大,茶味雖淡,意思卻很濃。

中國人喝茶,一看水,二看茶,三看茶具,四看火。

喝茶,卻將水放到第一,這裏自有講究。好茶須要好水。古人說,茶要新,水要活。所謂活水,就是流水。陸羽說,茶中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山林深處,雲霧遮擋,泉水滑落,水自然為上等。溪澗之水,清澈見底,也是煮茶的好水,但含有土味,往往不純,故列為二等。三等是井水,井水是人工泉,取自地下,有鹹氣,不流動,比不上山泉的幽靜無染。今人飲茶,怕連井水也用不上,多用自來水煮茶,或者是以純凈水代之,水這一條就有所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