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唐詩:中國人的千古絕唱(第3/3頁)

王維的這幾首詩,都呈現出一個色彩明麗而又幽深清遠的意象世界,而在這個意象世界中,又傳達了詩人對於無限和永恒的宇宙本體的體驗。這就是“空靈”。

在唐代詩人中,創造“空靈”的詩歌的不僅是王維。常建、韋應物、柳宗元等人的一些為人傳誦的詩句也屬於“空靈”的範疇。如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聞鐘磬音。

在初日映照之下,古寺、曲徑、花木、山光、飛鳥、深潭,還有時時傳來的鐘磬聲,一切都那麽清凈、明媚,生機盎然,同時又是那麽靜謐、幽深,最後心與境都歸於空寂。這是一個在瞬間感受永恒的美的世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無限的。人們往往想要追求無限和永恒,但那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引來了古今多少悲嘆。禪宗啟示人們一種新的覺悟,就是超越有限和無限、瞬間和永恒的對立,把永恒引到當下、瞬間,要人們從當下、瞬間去體驗永恒。

王維詩給人的美感就是這種“空靈”的美感。“空靈”的美感就是使人們在“萬古長空”的氛圍中欣賞、體驗眼前“一朝風月”之美,從眼前的花開花落,體驗到宇宙的永恒。永恒就在當下。這時人們的心境不再是焦灼,也不再是憂傷,而是平靜、恬淡,有一種解脫感和自由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了悟生命的意義,獲得一種形而上的愉悅。

王維《竹裏館》插圖   明   黃鳳池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