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唐詩:中國人的千古絕唱

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在唐代,中國古典詩歌達到全盛時期。唐代三百年間,湧現出大批優秀詩人和傑出的詩歌作品。清代所編《全唐詩》,收錄二千三百多位詩人,共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唐代詩歌數量極大,題材廣泛,意象和風格多樣化,出現大量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作品,真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黃金時代。唐詩是中國人的千古絕唱。

值得我們今天吟誦的唐代詩歌太多。下面我們只介紹三位大詩人。因為這三位大詩人的詩歌所蘊涵的中國文化的意味和情趣,最有代表性。

葉毓中   唐詩詩意圖

杜甫詩的沉郁之美

杜甫詩的美感,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沉郁。

“沉郁”的文化內涵,是儒家的“仁”。

儒家的“仁”是一種普遍的人類同情、人間關愛之情,即孔子所說的“泛愛眾”、“愛人”。這種人類同情、人間關愛之情,滲透在杜甫的作品之中,凝結為一種獨特的美,就是沉郁。

杜甫詩的沉郁,一個特色是對於人間疾苦的深切體驗和同情。這是杜甫的個人命運和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結合在一起,從而引發的體驗和感受。杜甫的《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兵車行》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都是這方面的典型。如《兵車行》一開頭就描寫戰爭使老百姓妻離子散:“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結尾對無數士兵在戰爭中喪失生命發出悲嘆:“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三吏”、“三別”也是寫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新婚別》是寫“暮婚晨告別”的一夜夫妻,《垂老別》是寫老翁被征去打仗,與老妻惜別,《無家別》是寫還鄉後無家可歸,重又被征去打仗的士兵。如《新安吏》中的詩句: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插圖   明   黃鳳池繪

“有母送”描述出母子生離死別之恨,“獨伶俜”又寫出茫茫無告的悲哀。水流嗚咽,和人們的哭聲攪成一片。這種沉郁就來自詩人對人間疾苦的深厚的同情。又如《新婚別》中的詩句: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大小必雙翔”、“與君永相望”,都是一字一淚,這種沉郁,也是來自真摯的人間關愛之情。

杜甫詩的沉郁,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由對人世滄桑的深切體驗而引發的一種人生的悲涼感和歷史的蒼茫感。如寫諸葛亮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就彌漫著一種人生和歷史的悲涼感。又如寫王昭君的《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這首詩也有一種人生和歷史的蒼涼感。

這就是杜甫詩的沉郁之美,它蘊涵著一種對於人間疾苦的深厚的同情,同時彌漫著一種人生、歷史的悲涼感和蒼茫感。如果不是有至深的仁心,如果不是對人生有至深的愛,如果對於人生和歷史沒有至深的體驗,是不可能達到這種境界的。

李白詩的飄逸之美

李白詩的美感,用一詞來概括,就是“飄逸”。

“飄逸”的文化內涵,是道家的“遊”。

道家的“遊”有兩個內容,一是精神的自由超脫,一是人與大自然的生命融為一體。

讀李白的詩,誰都可以強烈感受到一種自由超脫的精神。“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都是掙脫一切束縛的自由超脫的意象世界,也就是莊子的逍遙無羈的“遊”的境界。同時,人們從李白詩中又都可以強烈感受到一種人與大自然生命融為一體的情趣,如“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更復還?”都是人與大自然的生命融為一體的意象世界。李白最有名的詩篇之一《夢遊天姥吟留別》,用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了一個縹緲奇幻、色彩繽紛的夢幻的神仙世界,“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這是一個自由的精神世界,又是一個人與大自然生命融為一體的世界,總之是一個體現道家的“遊”的意趣的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