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唐盛世的開放氣象(第3/3頁)

由於大唐帝國在文化上的開放與包容,當時長安成了一個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性大都會,從世界各地來的外交使節、商人和留學生擠滿了長安。長安的鴻臚寺接待過七十多個國家的外交使節,而且這些使節大多率領著龐大的外交使團,出現了“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世景象。來唐使節最多的是日本、新羅(今朝鮮)和大食(今敘利亞、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亞等國)。日本曾先後向唐朝派遣十多次“遣唐使”,包括留學生、學問僧以及各種類型的專業人士和工匠,每次人數有數百人,最多達到七八百人。新羅常年居住在唐朝的留學生達到了一二百人。據《舊唐書》記載,開成二年(837)在唐朝的新羅留學生達到216人。

陶畫彩胡人俑   唐天寶四年

唐代老百姓和上層貴族大量引進外來的服飾、飲食和各種習俗,當時的長安城中“胡服”盛行,胡風彌漫。所謂胡服,主要是來自西域少數民族和波斯、康國、安國等國的服飾,其特征是短衣窄袖,以方便騎馬出遊狩獵。唐代女子喜歡披肩巾,是從中印度傳入的。當時來自中亞、西亞的商人在長安等地開了許多酒店、珠寶店、雜器店。胡商經營的酒肆多在長安西市和春明門至曲江池一帶。酒肆中有西域名酒(如高昌產的葡萄酒、波斯產的三勒漿以及龍膏酒等),還有富有異國情調的胡姬當壚。胡姬是來自中亞、西亞的女子,能歌善舞。到胡姬酒肆中飲酒聚會成了一時風尚。大詩人李白的詩中常有這一類的記載,如:“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這種胡風、胡俗的盛行,顯示一種蓬勃的朝氣和青春的旋律,正是學者們盛贊的盛唐氣象的一個特色。

紅陶騎馬狩獵俑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