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無為的老子哲學(第3/3頁)

回到“嬰兒”狀態

在老子看來,這世界熙熙攘攘,為名為利,吵鬧不休,而他卻走著另外一條路,追求淡泊、寧靜,面對各種誘惑,心裏不起一點波瀾。他說,他寧願做剛剛出生的嬰兒。

老子說自己願做一個嬰兒,並不是說他願意年幼無知。他說“聖人”——具有最高德行的人,個個都是嬰兒,人的修養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嬰兒的狀態,“復歸於嬰兒”。

嬰兒的狀態,無知,無欲,純靜,真實。老子的嬰兒狀態就是擁有“童心”、“赤子之心”。嬰兒脫離母親子宮的第一聲啼哭,是那樣的清脆響亮,老子認為,這才是真實生命的呼喚。

人來到世界上,隨著身體漸漸長大,接受社會的習慣,獲得外在的知識,原來潔凈的心靈,漸漸塗上混亂的顏色,人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虛假。人被文化所熏陶的過程,其實就是漸漸失落真性的過程。

在老子看來,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本色”的背離。人類文化的發展,可以說是“裝飾”的過程:語言是對交流的“裝飾”,衣服是對身體的“裝飾”,房屋是對居住方式的“裝飾”,國家政治是對人類組織方式的“裝飾”,等等。

這種“裝飾”,常常引起欲望的膨脹。在欲望的驅使下,人們互相傾軋,爭奪不休,戰爭也驟然而起。老子打了一個比方說,自然之道,是損有余而補不足;而人世正好相反,是損不足而補有余,越是貧窮的人群,越是去掠奪他。

這種欲望的膨脹,不但破壞了外在的世界,也毒害了人的心靈。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意思是說,漂亮的顏色迷亂了人的眼睛,繁復的音樂損傷了人的耳朵,貪戀於世上的美味,最終破壞了口味,整天縱馬打獵,使人心發狂。欲望擾亂人寧靜的心靈,人們在欲望的大海中泅渡,最終會被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