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中國國民性改造史 第十九章 “思想革命”式的國民性改造之路(第3/4頁)

至於改造國民性的方法,毛澤東的思路發生過和魯迅相類似的轉變。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以前,毛澤東一度認為,只有“大氣量人”,即掌握了“大本大元”、終極真理的“大哲學革命家”來“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使國人“開其智而蓄其德”,才能改造國民性,並使“天下皆為聖賢,而無凡愚,可盡毀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氣而吸清海之波”。

而在接受馬列主義之後,毛澤東的國民性改造思路自然就升級為“以馬列主義來從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他相信,掌握了政權之後,共產黨人就可以在全國推廣普及馬列主義真理,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將占領無產階級大眾的頭腦,舊思想、舊習慣將隨革命的洗禮而煙消雲散,人們獲得徹底解放,國民性問題也隨之而解決。毛澤東在致蔡和森的信中,這樣熱烈地憧憬中國的美好未來:“於今卻不同了,種種方面都要解放了。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經濟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從九重冤獄,求見青天。我們中華民族原有偉大的能力!壓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發必速。我敢說一句怪話,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為光明。”

毛澤東自稱是魯迅的學生,他說,我與魯迅的心是相通的。這種相通,也包括對國民性問題的看法上。毛澤東非常贊同魯迅“先立人後立國”的思路,毛澤東相信,思想觀念是決定性的,“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

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堅信,思想改造,是建立新社會的前提。因為雖然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被消滅了,但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思想仍然盤踞在人們心中。幾千年“剝削階級意識”的影響,決定大部分中國人的本性還是自私自利的。雖然完成了公有制改造,但舊思想的影響使人們在新型生產關系中,本能地去損公肥私、占集體便宜,導致新型的先進的生產關系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其優越性。只有改造了觀念,去掉了私心,人們才能一心為公,才能創造人間奇跡。這就是毛澤東“抓革命,促生產”的理論路徑。

因此,在生產關系公有化之後,毛澤東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塑造共產主義新人上。這種新人,從基本要求說,是“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從高的層次說,則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毛澤東沒有給手托炸藥包炸碉堡的董存瑞題過詞,沒有給用胸脯堵槍眼的黃繼光題過詞,但是他把這個榮譽給了死於普通工作事故的雷鋒,那是因為雷鋒正好符合他心目所希望創造的新人的標準:平凡崗位上的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為了用自己思想“占領一切思想陣地”,毛澤東充分運用了群眾運動這一形式。建國後前三十年間,僅以中共中央以及各部委下達的紅頭文件為準,社會性的群眾運動就高達68次。土地改革、知識分子思想改造、“三反五反”、社會主義改造、反右運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乃至“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幾乎構成了建國後頭三十年的全部內容。幾乎所有的運動都包含了國民性改造或者說思想改造的內容。比如“三反五反”運動中,毛澤東說:“‘三反’和‘五反’運動,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在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和工人階級領導下,為著清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汙毒的一次偉大的群眾運動”,其根本目的是消除封建政治文化中官僚主義和資本主義文化中享樂主義、金錢主義。文化大革命把這種運動式改造推向了頂峰。

除了“先立人後立國”的思路,毛澤東與魯迅的心,還相通在以整體方式解決困擾中國的各種問題上。早在青年時代,毛澤東就認為改造中國的唯一途徑是將舊中國連根拔起,徹底破壞,然後再造一個全新的宇宙:“惟改變之事如何進行,乃是問題。吾意必須再造之,使其如物質之由毀而成,如孩兒之從母腹胎生也。國家如此,民族亦然……吾人甚盼望其毀,蓋毀舊宇宙而得新宇宙,豈不愈於舊宇宙耶!”在“問題與主義”論戰之時,毛澤東曾說:“從中國現下全般局勢而論,稍有覺悟的人,應該就從如先生(指黎錦熙)所說的‘根本解決’下手。”“我雖然不反對零碎解決,但我不贊成沒有主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解決。”

正如魯迅號召青年人不讀中國書一樣,毛澤東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罪惡的淵藪。魯迅主張“《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而據張昆弟日記,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曾號召將唐宋以後的文章全部焚毀:“毛君主張將唐宋以後之詩文集,焚諸一爐。”在文化大革命中,為了消除幾千年“剝削階級意識”影響,毛澤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破四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