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第十章 鐵騎踏斷民族脊梁

中國人原本是世界上最驕傲的民族。他們自認為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強大、最光榮的種群。中國領導世界,中國統治四夷,中國人高高在上,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思維定勢。中國人在樂於“教化”那些“非我族類”的同時,也不免輕之賤之,認為他們是不完全的人類,甚至半人半獸之身。所謂“南方蠻國,從蟲;北方狄,從犬;東方貉,從豸;西方羌,從羊。此六種也。”(許慎《說文解字》卷四)在嘲笑和汙辱這些民族時,中國人從來都不加掩飾。

在漢族人看來,這種安排是天經地義的。宋儒陸九淵說:“聖人貴中國,賤夷狄,非私中國也。中國得天地中和之氣,固禮義之所在。貴中國者,非貴中國也,貴禮義也。”(《陸九淵集·大學春秋講義》)也就是說,中國高貴,四夷卑賤,這是上天的安排,因為全世界只有中國才得了天地中和之氣。宋人石介說:“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國內也,天地為之乎內外,所以限也。”同樣是說,中國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居天地之中,而其他國家,居天地之偏,這是上天有意的安排。

然而,1276年,中國人的世界顛倒了:大宋王朝被掀翻,蒙古騎兵的鐵蹄一直踏上了海南島。“夷狄”成了整個中國的統治者。

蒙古人是漢民族遇到的最善於使用暴力的少數民族,“屠城”是他們最廣為人知的戰爭手段。“凡抗拒他的帝王、君主、城鎮長官,成吉思汗統統予以消滅……毫不誇張說,原有十萬人口的地方,所余的活人不足一百。”(《世界征服者史》)

雖然蒙古人在東亞進行的屠城要少於中亞和歐洲,但中國史書上關於“屠城”的記載仍然比比皆是:1213年攻密州,屠之。1216年攻廣寧,除工匠優伶外,悉坑之。1219年,屠絳州。“肅州城破,有旨盡屠之。唐兀人昔裏鈐部請入城救其家族,於是幸免者僅一百零六戶。”(《元史》卷122)……1229年窩闊台繼位後,屠城漸少。但據說伯顏攻宋時仍然屠城二百。

可以想象,在蒙古征服中國的過程中,人口損失是何等驚人。蒙古軍長驅直入兩河山東時,“所過無不殘滅,兩河、山東數千裏,人民殺戮幾盡,金帛子女牛羊馬,皆席卷而去,屋廬焚毀,城郭丘墟矣……”

“既破兩河,赤地千裏人煙斷,燕京宮室雄麗,為古今之冠,韃人見之驚畏不敢仰視。既而亦為兵所焚,火月余不滅……”

“韃靼過關,取所掠山東兩河少壯男女數十萬,皆殺之……”蒙古攻滅金朝之後,進行過一次人口統計,發現金國境內的人口,比戰爭之前,減少了百分之九十。四川在宋代曾繁盛一時,人口近兩千萬。蒙古大兵過後,僅剩八十萬……

事實上,漢民族能繼續存在,都是一樁幸運。與漢民族的征服不一樣的是,蒙古人的征服並不宣傳什麽“替天行道”“吊民伐罪”。草原民族從不掩飾他們征服的目的,他們一直視漢人為獵物。征服了漢地之後,蒙古貴族們認為“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打算把漢人統統殺光,把廣大中國變為一片牧場,事實上,他們在俄羅斯的許多地方已經這樣做了。幸虧耶律楚材向蒙古大汗百般解說,說留著漢人剝削他們比殺掉他們有利百倍,才使漢人免遭滅族。

有位著名的外國學者說過:“韃靼統治不但壓迫了為其犧牲品的人民,並且淩辱而且消磨了他們的靈魂。”

由於華夷之辨獨盛,所以蒙古人在中國所遇的抵抗是他們征服世界的過程中最為頑強的。事實上,南宋軍隊雖稱軟弱,但是也湧現了眾多鐵骨錚錚的人物:襄陽之圍,宋人堅守了五年。1275年的常州之戰,數千守軍戰鬥至死,只余六人,反背相柱,殺敵多人後才壯烈殉國。元兵圍揚州,守將李庭芝誓死堅守,甚至南宋太皇太後親自勸降也拒不接受。他們殺掉元朝的招降使者,焚招降書於城上。“城中糧盡,有自食其子以堅持者”……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數十年的抗元戰爭,最可怕的後果是消耗掉了漢民族最精英的人物。那些有血性、有骨氣、有膽量的人都大面積地被消滅。上文所提到的常州之戰,“知州姚訔、通判陳照、都統王安節、劉師勇,力戰固守”,巴延反復派人勸降,“遣人招之,譬喻百端,終不聽”。在全部守軍戰死之後,“巴延命盡屠其民”。那些給守軍提供了支持的平民百姓皆被屠殺,全城僅七人伏橋坎得免。

有人說,在文天祥賦詩而死,陸秀夫負幼主蹈海而亡後,中國作為一個文化體已經滅亡:“崖山之後,已無中華。”這一方面是指中國文化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另一方面也指中國的脊梁已被打斷,中華精神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