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漫畫作者是誰(第5/7頁)

火熱的夏季即將來臨,荒涼的臾山從南向北依次抹上大片大片的綠色。流過臾山腳下的臾西河清澈澄碧,水波映照著藍天白雲,反射出太陽金銀般燦爛的光輝。萬嶺千山之中,綠意盎然,野花繽紛;莊稼人赤膊光膀,進入了一年一度的繁忙季節。大自然和人的生活都隨著夏天的到來而變得豐富多彩。

西臾市機關和農村一樣,進入從未有過的繁忙季節。

黎明,當這個近百萬人口的城市從夢中醒來之後,即刻就像平靜的大海掀起了風暴,到處充滿了喧囂與紛擾,大街小巷,湧動著人和車輛的洪流;十字街口糾結著自行車的旋渦。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早晨,西臾的大小報刊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公選縣處級領導幹部的重大新聞。讓全市人民吃驚的是,這次公開選拔的縣處級領導幹部,除了每個縣區一名副縣區長,機關四十四名副局長(主任)外,還同時公開選拔四名正處級領導,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下臾縣委書記,市林水辦主任,《臾山晚報》社主編各一名。

新聞發布會公開之後,從農村到機關,從辦公室到家庭飯桌,人們無不圍繞著公選幹部一事議論紛紛。經過一周的宣傳發動,報名工作開始了。

周效梁經歷了兒媳吳怡宣幫助考生作弊的事件之後,一直對賈士貞耿耿於懷,眼看著公開選拔縣處級幹部工作就要取代了過去由組織決定人選的辦法,他就直接找到市委書記常友連,說他兒子是經過市水利局黨組報告,前屆市委組織部長決定,並已經考察的副局長人選,豈能讓賈士貞一個人推翻了。

常友連不能只為他周效梁兒子一個人就取消這次公選,他勸他動員周森林參加水利局副局長競聘。周效梁碰了一鼻子灰,始終把仇恨記在賈士貞頭上。然而,賈士貞從內心希望周森林能夠參加這次公選,並且希望他能通過一道道難關,坦坦然然地成為市水利局副局長。這樣多少能減少周家和他的積怨,為此他特地把周森林的档案調過來看了看,條件是符合了,就看他有沒有這個勇氣了。

這天,賈士貞讓趙欣專程去了一趟市水利局,把周森林請到他的辦公室,不僅做了周森林的工作,而且鼓勵他大膽地接受這次公選的挑戰。

現在組織部的中層骨幹都已經到位,賈士貞覺得組織部的工作應該逐步走上正軌。他現在突然想到,公開選拔縣處級領導幹部關鍵是開頭,大政方案定下來,就不難了,只要按照規定程序嚴格進行就行了,並要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公開、公平、公正”六個字。經過組織部選拔幹部的實踐,他認真總結經驗,召開各種座談會,進一步修改完善具體政策。他此時此刻想到的是,作為一個市,不可能所有的幹部都是通過“公開、公平、公正”六個字來進行的,就像喬柏明、高興明、還有尚以軍,這樣的事還要通過組織手段。其實他早就感覺到市委副書記朱化民對改革幹部人事制度的抵觸情緒,他不希望手中的權力就此失去了,常委們也在看著賈士貞。組織部畢竟是組織部,考察、選拔、任用幹部還要繼續下去,但是賈士貞覺得,考察幹部的方法必須改革,絕不能暗箱操作,必須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

常委會上朱化民的發言講的是市委常委,實際上是指桑罵槐,他的意思是市委常委有權不用。難道以後市委常委就不再任命領導幹部了,現在幹部議論紛紛,對常委很有意見。當時賈士貞本打算提出不同意見的,後來一想,自己作為新到任不久的組織部長,在常委會上向副書記發表不同意見,會顯得他不成熟或者說他有些狂妄。事實上,朱副書記的說法也是一家之言。總之每個縣區、市級機關領導幹部就那麽多職位,可以肯定地說,按照過去的辦法,市委常委研究的幹部人選,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通過公開選拔的人一致,因此,那些有關系的人不一定能公選上,他們必然對改革心懷不滿,但是絕大多數人有機會參加公選了,他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自然擁護這樣的改革。換句話說,少數人有意見,大多數人是支持的。但是那批已經考察過等待提拔的人明顯感覺到他們的提拔被擱置下來了,這樣到嘴的肥肉要吐出來,他們肯定難接受,有人便拐彎抹角托關系找他。像下臾縣的侯永文這樣的人,還有像高興明、張敬原、莊同高這樣的人,恨不得他死才好。然而,當市委組織部真的面向社會公開選拔八名科長,而且每個環節都向群眾公開,人們憑自己的能力參加競聘,讓大部分群眾真正看到了組織部改革的決心,有的人在網上發表評論,稱贊賈士貞是新型的改革型組織部長,還有的說他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呂日周、仇和那樣的改革發動者和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