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海上張騫(第3/20頁)

鄭和宣讀聖旨時,占城國王下象匍匐,恭敬之極。鄭和身高體大,相貌堂堂,行路步步生威,雙目炯炯有神,確實是十足的上國欽差之威儀,只是嗓音太尖了一些。

鄭和一行既受禮遇,便在占城國暫住。陸鎮見到十幾個穿著錦衣的侍衛也下了船,透過一個傳譯和占城國的官員打起交道,但那譯員的本事有限,常常搔頭抓耳,譯不達意,猜了幾次仍不得要領。那官員猛然想到一個主意,立喚一個士兵跑去拿了筆墨紙張來,官員在紙上先寫下“筆談”兩個漢字,居然筆畫工整。錦衣衛的首領點頭,接過筆來,寫道:“如有中土來此之士紳、僧人,盼見告。”那些官員七嘴八舌討論了一番,其中一人接過筆,寫道:“吾等商定後提名單供君參酌。”居然文理通順,錦衣衛連忙拱手謝了,又要過筆來,寫道:“請勿打草驚蛇。”那官員連連點頭,表示省得,又對其他幾人說了,幾人也連連點頭。

陸鎮在一旁冷眼旁觀,見占城國的官員漢字水準不低,居然懂得“打草驚蛇”,不禁對他們“另眼相看”。其實明朝時安南占城一帶並無通用的本地文字,有文化之士多少都識得一些漢字。

鄭和帶來的二萬多人,除了一些專業人士外,軍士之中原本務農或做各種工技的也大有人在。他和王景弘帶著幾個幕僚,在占國四處看了十天後,已經了解此地各方面落後的情形,其中尤以耕種技術落後,不懂鑿井取水,缺乏藥材及醫療,居地低窪潮濕易遭水淹等項最為民生所苦。

於是鄭和就部眾中挑選精於農耕的、鑿井引水的、種植藥草的、善造懸屋的,甚至制作豆腐的各類專家,教導當地居民改善生活。國王占巴的賴無以為報,便以占城最好的玉桂、檳榔、椰子等果子裝成禮盒,命妙齡美女以頭頂獻給鄭和,鄭和則以絲綢和瓷器做為回禮。

由於占城國從上到下都表達友善歡迎,鄭和決定在此地多待一些時日,趁便在附近地區勘察探索,命人詳細記錄風土人情、出產品物,以為今後商貿時可做基本資料。他的專業人才每日教導當地各種技術,可說是深入民間,與民建立良好友誼。陸鎮則暗中緊盯著錦衣衛的活動,不落痕跡地打探他們會同當地官差搜尋“失蹤人口”的結果。

春去夏來,海上風向從東風轉為西北風,適於船隊南行,鄭和聽取了商、農、軍、社各方面報告,又私下聽取了錦衣衛的報告,並無發現任何可疑“失蹤”人口,便決定離占城南下,前往爪哇國。

寶船上的船工熟練地操作九桅十二帆的方向,巧妙地利用東北風向南推進,大船以每日兩百裏的速度駛向爪哇國。二十晝夜後,鄭和的船隊在爪哇島中央的北岸登陸。這時爪哇國正在內戰,西爪哇滅了東爪哇,兵荒馬亂中,得勝的西爪哇兵誤殺鄭和手下一百七十人。

西爪哇國王都馬板見到鄭和的巨艦,嚇得連忙要獻金賠償,處死帶頭肇事者,並立即派人出海到南京去向朱棣請罪悔過。朱棣後來罰西爪哇黃金六萬兩,但案發之時,鄭和的下屬群情激憤,便要立即以牙還牙。

鄭和盡力安撫,眾憤難消,最後只好召集所有重要幹部兩百多人,對他們道:“以咱們的兵力,如要動手,幾天便可將西爪哇國滅了,但這一來皇上要咱們宣揚德威的目的便達不到了。更重要的是,滅爪哇之事一傳出去,西洋各國無不生懼,視我大明艦隊為入侵的敵人,咱們將會愈走愈艱難,難不成一路兵戎相見,一國一國打過去?這豈是皇上派咱們出航的初衷?”

他這番話讓陸鎮聽得心生欽佩,暗道:“這個太監了不起啊!”

卻聽鄭和繼續道:“反過來說,如果咱們看在爪哇國王都馬板認罪求和的分上,饒了他們,接受對死者的賠償,後續由他們的使臣去向皇上求饒,讓皇上來處置。咱們繼續西航,那麽所到之地,必受當地歡迎,咱們就建立了恩威並濟的風範,各國也就知道我大明不同於蒙古,不是帶了兵馬專門來屠城滅國的。”

眾將漸漸理解了鄭和的高瞻遠矚,除了極少數人仍在嘀咕,大都能夠接受鄭和的想法。於是鄭帥下令,與當地商貿交易告一段落後,便離開爪哇。當地人以“三寶壟”為鄭和登岸之地命名,以示感恩。啟航後,陸續到了蘇門答臘、滿剌加、錫蘭等國,最後到了印度西南岸的古裏國。

鄭和的艦隊到了古裏國,派人上岸尋訪商機及補給。陸鎮也隨行,他在古裏的港城逛了兩天,發現城中除了當地居民外,還有從阿拉伯各地來的商人,大多數都是來采購各種香料及調味料,如黑胡椒、荳蔻等,質優量大且價廉,各地商人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