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萬牲園(第3/12頁)

和很多動輒可以上溯千年的中國城市不同,赤峰出現的時間其實相當短。

清朝皇帝為了維持在蒙古草原的統治,將草原的部落分成了若幹個盟和旗,由當地大大小小的領主統治。這些領主不必向帝國交稅,只承擔一些禮儀和軍事義務,旗下無論山川牧場還是領民,都屬於他們的私產。

其中最靠近京城的兩個盟,一個叫卓索圖盟,意思是驛站;另外一個叫昭烏達盟,意思是一百棵柳樹。這兩個盟內通直隸,外接蒙古和關外,商路十分繁盛,居民有蒙古人也有漢人。在兩盟之間的英金河畔、紅山腳下,有一片得天獨厚的平原地帶叫作烏蘭哈達。烏蘭哈達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駐留休憩的良所。北上和南下的商旅走到這裏,都會停下來休整。久而久之,烏蘭哈達開始出現漢人的定居點,再後來,慢慢形成了一個商業色彩濃厚的大鎮子,以漢人為主,也有許多蒙民來做生意,成了東蒙最重要的一處商埠通衢。

這個叫作烏蘭哈達的鎮子跨越兩盟,而且聚集了許多不屬於劄薩克(清朝對蒙古族住區各旗旗長的稱謂)的自由平民,無論行政管理、稅收、司法還是防務,都會產生很多問題。朝廷單獨把這一片區域從兩盟抽出來,設立了一個烏蘭哈達巡檢司,歷代以來名字不斷變化,就在前兩年,才改成了直隸州,直接由承德府管轄,定名為赤峰。

在柯羅威教士眼中,這真是一個頗為奇妙的城市。赤峰這個地方,始終處於一種曖昧和矛盾的狀態。它既位於草原,同時又屬於內地;它的周圍明明都是草原劄薩克們的私人領地,卻像中原那些縣城一樣接受朝廷的直接管理;它的大部分領土是富有濃郁蒙古風情的遼闊牧場,城裏卻是鱗次櫛比的各色漢人商鋪;牧民們趕著牛羊走過草地,商路上的客商們南來北往,日夜不斷,耳邊繚繞著喇嘛們吟唱的經文。它被數種文化一起哺乳著,停留在邊緣地帶,並不徹底偏向任何一邊,這使得它擁有了兩副面孔。你很難說清哪一副面孔才是本來面目,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這座城市,會得出截然不同的印象。

查完資料的當天晚上,柯羅威教士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漫步在一座紅色的山峰之上,山峰的最頂端是一位女子。她挺立在最高處,呈現出與山腳下那座城市相同的特質:她同時擁有兩張面孔,一張粗獷豪邁,似是飽經風霜;一張精致細膩,還略帶了點憂郁。兩副面孔不停旋轉輪換,教士卻始終無法抓住它們停下來的一刻,無論他怎麽向上攀爬,都無法觸碰到女子的紅色裙角。

這時一束神秘的月光自天頂灑下來,籠罩著教士全身。霎時間,天地都為之褪色,整個視野裏全成了皎潔。在這一片耀眼的白色之中,那女子緩步朝他走來,腳步輕盈縹緲,赤色的衣裙在白光中異常醒目。教士想伸手去觸碰,近在咫尺,卻又仿佛隔著一個時空。

女子開始翩翩起舞,這是一種奇妙的從未見過的舞姿,兩副面孔隨著節奏變換。柯羅威教士的耳邊,倏然響起了一個低沉男子的聲音,既像是誦經,又像是吟唱。整個世界,就這樣慢慢被月光吞沒……不知不覺,教士就這麽醒來了,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夢中的細節,甚至連自己是否真的看到那一男一女都不確定。

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柯羅威教士忙碌於前往赤峰的準備工作。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準備大量書籍、儀器、藥品、農用工具以及能裝下這些東西的運輸工具,甚至還弄到一把史密斯-韋森的M586轉輪手槍,以應付可能出現的危險。公理會在蒙古毫無根基,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好在柯羅威教士的身家頗為殷實,為人又慷慨,大把的銀錢撒下去,這些都不是問題。

可就在這時,一個凡人無法預料、金錢也無法解決的意外發生了。

燈市口教堂每個周末都會舉辦一次晚間彌撒。這一天,一個姓畢的教友帶了他的兒子前來參加。老畢生得粗手長腳,頭戴一頂破舊垂邊黃氈帽,兩只眼睛高高凸起,眉毛短而粗,看起來永遠處於驚訝狀態。他的兒子只有十歲,叫作小滿。

小滿的腦袋很大,脖子卻很細,晃晃悠悠隨時會斷掉似的。這個小家夥有著一雙細長的漂亮眼睛,眼神卻淡漠呆滯,對外界的任何動靜都無動於衷。

這個孩子一直無法開口說話,老畢拜遍了京城附近的各處廟宇,都沒什麽效果,他期望這個上帝能夠比菩薩和神仙靈驗一點,讓兒子早日痊愈。總堂雖然對這個動機不是很喜歡,但畢竟信徒難得,便也接納了他們進來。

彌撒儀式開始以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前面。這個孩子趁大人沒留意,從旁邊領聖餐的桌子上拿走了一根點燃的蠟燭,從側門跑到了教堂的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