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初心 嬴政:感受高考的“魅力”?……(第3/3頁)

嬴政不由得嘆息一聲,所以真不愧是盛唐啊。

也可想而知,這官學和私學的發展與興盛,又能為當下的朝代輸送多少可用人才。

就連村野之間門都有啟蒙識字的私立小學……

嬴政抿了抿唇,也不知秦朝何時能達到這種程度。

但想罷,嬴政又不由得振奮起來,沒關系,反正他已然踏在這條路上了。

總有一天,這“盛世”也會冠以他秦朝之名!

【我們再繼續往下說,有關官學,在唐朝之後,尤其是南宋以後,官學則逐漸走向下坡路,尤其我國封建社會後期,中央官學逐漸衰敗,實際上成了科舉制的附庸,名存實亡。】

【再有就是唐代以後,宋元明清的私學教育,一方面是書院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形成了私學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就是關於所謂的蒙學教育,則主要是私人設立的學塾,村學以及蒙學。】

【這裏我們重點說一下書院制度——即書院起源於唐代,興盛於宋代,是我國古代教育史,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組織形式,它從唐中葉到清末,經歷了千年之久的辦學歷史,並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辦學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遠流長的傳統私學趨於成熟和完善。】

【但同樣到了清朝時期,即我國封建社會後期,一方面書院的建設規模發展到歷史上的高峰,書院教育也得到了全面普及,可另一方面,書院官學化問題卻更為嚴重和突出。】

【雖然清朝的書院數目超過了以前任何朝代,總共有1900所,但也完全流為科舉的附庸。】

【所以到了清末,隨著西學東漸的諸多影響,書院改制,官學完全被西方的學堂和學校教育所取代,這成了一種歷史的必然選擇,畢竟不管是官學,還是書院制度,都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產物,必然隨著封建社會的衰落而衰落。】

【就如同舊事物總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秦王宮。

嬴政筆尖倏然一頓——

官學和學院最終成為科舉制的附庸?

科舉制是為朝廷選拔可用人才,所以天幕的意思是,後期所謂官學和學院,完全發展成為謀求官職的一種途徑嗎?

這……天幕先前不是還贊過科舉制,那官學和學院為科舉制培養人才,又有何不可有何不對?

而後嬴政將注意力放在了最後那句話上——“舊事物總要被新事物所取代。”

所以逐漸發展到後世時期,這樣的人才培養,已經不適應了嗎?

【誠然,科舉制是我國古代時期的一項創舉,是有其積極性所在的,但它說到底,也只是通過考試的一種“選拔官吏”的制度,是“選官制度”,它所體現的是相較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但宋代以後,科舉制的消極性越來越大。】

【因為其選拔官員的內容到形式,對讀書人的思想限制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嚴,尤其明朝出現的八股文,唯一的用途就是考科舉,此外絕無任何實用價值。】

【像唐朝科舉考試還有明法,即法律相關,以及明算,數學相關等多種科目,宋朝科舉考試也有明經科目,考試內容有帖經,墨義和詩賦,但這之後卻取消了墨義詩賦等,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明清科舉更是改為考八股文。】

【所以宋代以後,士大夫知識階層的文化創造能力真的是每況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而所謂官學,學院,科舉制等,若是無法接受新的思想,學術,以及技術等等,若是沒有革新精神,那麽這樣一種既存制度或事物的演變過程,便常常不是越變越好,而是越變越糟!】

【也因此,這樣的教育便無疑是落後的了。】

明清眾人:“……”

竟是如此嗎?

這可真是叫他們心思復雜。

秦王宮。

嬴政倒是連連點頭,接受良好。

若是通過科舉制,卻只得那等只會講經論策之人,甚至只以“專一”的標準取人,一點實幹才能都沒有,也不“多才多藝”,那要之有何用?現在他秦朝可是不需要這樣的“特定人才”。

【所以講到這裏,讓我們回歸最初的初心。】

【還記得第一期視頻的專題名稱是什麽嗎?】

“嗯?”

嬴政不由得挑了挑眉。

【——《如果秦始皇擁有四大發明會如何》】

【那麽現在,發展到這裏,真的要讓我們始皇陛下認識下“現代教育”了。】

【尤其是要感受以及了解一下高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