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他們懂 嬴政:絕不承認是眼饞羨慕了……(第3/5頁)

“這不是負心漢是什麽?!竟是還要將翠鸞害死?!”

“這崔通簡直太狠毒了!”

有眾多女子不禁感同身受,怒罵起了崔通,又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會是如何——

【在發配途中,翠鸞行至瀟湘地界,夜宿臨江驛站。

當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雨,於是在這種淒風苦雨中,翠鸞不禁悲從中來,向天哀鳴哭訴著自己的苦處,結果恰是此時,她竟是被歇宿孤館,現已做了廉訪使的父親張天覺發覺,從而得到了解救。】

“太好了,翠鸞這是得救了!”

“她父親竟是做了廉訪使?那豈不是可以找崔通報仇了?”

【張天覺的確要為自己的女兒討回公道,也想要將崔通就地正法。】

【但是到最後,不止那崔通的伯父崔老漢為其說情,竟是連翠鸞都為其說情,於是張天覺只能赦免了崔通的罪過,不僅讓翠鸞與崔通重新團圓,還在那試官之女臉上辭“潑婦”二字,使其淪為了使喚丫頭。】

【嗯,真是好一個“大美滿結局”啊。】

歷朝歷代下的眾人:“……”

有那正常思維的,都不覺得這是什麽大美滿結局吧?!

那崔通可是要殺了翠鸞,還說那翠鸞是逃婢啊!並且還將翠鸞給嚴刑拷打,發配出去,這是人做的事情?

還有那翠鸞,最後怎麽會……

【那翠鸞只有一個思想,就是《女誡》中所提到的——“一女不事二夫”,所幸崔通都回心轉意了,為什麽不原諒?】

【可我們再來看看崔通是怎麽想的——】

【在試官提出要招崔通為婿時,他思忖道——“我伯父家那個女子,又不是親養的,知他哪裏討來的?我要他做甚麽?能可瞞昧神祇,不可坐失事機。”】

【而在崔通得知翠鸞是廉訪使的女兒時,卻又立刻告饒道——“小娘子,可憐見。可不道夫乃婦之天也。”

然後又後悔想——“我早知道是廉訪使大人的小姐,認他做夫人豈不好也。”】

【再說那崔通也與試官之女有了三年夫妻之情,卻仍是央求崔老漢為他求情,說道——“伯父,你與我勸一勸波。我如今情願休了那媳婦,和小姐重做夫妻也。”】

【而翠鸞也與自己的父親說——“這是孩兒終身之事。也曾想來,若殺了崔通,難道好教孩兒又招一個?”

她這是遵循“一女不事二夫”的古訓,所以雖然“傷心切齒,怒氣沖天”,可卻仍要委曲求全!】

回心轉意?!

這就是天幕說的回心轉意?

這就是翠鸞說的原諒求情?

可真是……憋屈死她們!

為什麽聽到這裏,竟更是憋屈了?!

【崔通薄情寡義,趨炎附勢,狠辣無情,眼中哪裏有情義,分明只有權勢!】

【翠鸞可憐嗎?可她也可悲可恨!最後竟是因為“一女不事二夫”的古訓,於是只能委曲求全,然後將怒火發泄在無辜的試官之女身上,將其臉上刺字,讓其淪為使喚丫頭?!】

【一來對方並不知情,也是受到了蒙騙,二來最可恨的難道不是崔通?】

【連對方想要殺了自己,命人嚴刑拷打,發配出去這等行為都能原諒,這已經不是委曲求全了,而是低賤下等!原先有多可憐,現在就有多可笑,將自己的苦楚再負累到另一個女子身上,更是可恨可恥,惡心至極,此才是潑婦之行徑!】

【而說到底,翠鸞能有如此想法,就是因為“一女不事二夫”的訓誡!】

【於是崔通什麽事也沒有,翠鸞要委曲求全,而那毫不知情的試官之女,卻要為此承受最終的苦果和悲慘命運!】

【殊不知,若是翠鸞沒有遇到她父親,她最後的命運又豈會比那試官之女好到哪裏去?!】

【如此還能原諒負心寡義,無情無義的崔通,只能說,這翠鸞還不如直接死了,否則之後也是被糟踐蒙騙的命!】

從可憐之人到可悲可恨之人,竟是不過如此……

怎麽最後的結局竟是這樣的??

太多人真的不能接受,只覺得如鯁在喉,有種高高拿起又輕輕放下的憋屈感!

而且那崔通竟是什麽下場也沒有,反倒更借著女子攀上了更高的權勢與地位?

如此結果,可真是讓人無言以對,滿心復雜。

就因為一個“一女不事二夫”的訓誡,其結局竟然就是如此了……

所以這最終得利享受的,竟果然還是男人?!

【還有在宋元時期廣為流傳的一個故事——《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其主要內容大致也是在講,一個叫金玉奴的女子,她出身於乞丐團頭之家,其丈夫莫稽早年貧困潦倒,入贅於金家,賴賢妻相助連科及第,得授司戶之職。】

【但是莫稽貴顯後,不但不念妻德,反而嫌她出身微賤,影響自己的名聲以及前途,於是在赴任途中,竟將金玉奴推落江心,而後金玉奴巧遇赴任官員許公相救,這才得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