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他們懂 嬴政:絕不承認是眼饞羨慕了……(第2/5頁)

可再一想到之前天幕說過的“裹小腳”……

到南宋,到元明清尤甚,管中窺豹,好像對於那時候女性的思想行為,也就不那麽奇怪了?

只是同為女子,她們真忍不住想要搖頭嘆息。

只希望天幕繼續說下去,能叫醒這些女子們!

真的醒醒吧!醒醒吧!而後繼續聽著天幕說那《女誡》第七章的內容——

【謙虛柔順的好女子,一定能和婆家的親人和睦相處。倘若你是個賢淑謙遜之人,就能依靠道義而和好,推從恩義而互施援手,有些許美德就能彰顯出來,而一點不好的地方就可以遮掩掉。】

【公婆都稱贊你,丈夫更會嘉獎贊美你,這樣就會好名聲傳於鄰裏之間了,父母也會感到光彩。

如果你是個愚蠢的人,當著兄嫂自恃清高,對著小姑子持寵示驕,這樣做,哪還有和睦!】

【恩義都沒有了,哪還有什麽美譽可傳!

所以說沒有了美德,缺點就會顯現。】

【婆婆憤怒則丈夫就會憋屈,使自己名譽受損,羞恥、侮辱都歸於一身。繼續這樣,就會給父母增添羞恥,離開就會增添丈夫的負擔。這是榮辱的根本,並且是好壞劃分的基本點,不能掉以輕心。】

【然而要得到小叔子小姑子的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謙順。“謙”是婦德的根本,“順”是婦女的行為準則。這兩條做好了,就足以家庭和睦。《詩經》說:“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就是這個道理。】

這些話聽著都沒多少問題。

可是先前經過天幕“犀利紮心”之語,顯得為人妻竟地位如此低下,現在在公婆和叔妹面前又是如此,怎麽都有種擡不起頭,甚至還要跪下來,躬下身的卑微卑弱感覺……

她們又不是真的奴仆貨物,如何沒有感覺和想法?

就算打心底裏認為要恭敬孝順,可某一時刻,難道就真的沒有其他想法過??

恐怕誰都不敢如此說。

但她們不敢表現出來,不敢明目張膽的去說什麽,畢竟這是不對的,為人妻如此,是要被人拿捏住話柄去說事的!

可《女誡》,甚至是那“女四書”,在天幕,在後世之人眼中是不值得提倡的,這才是不對也不正確的……

心中本就有一絲縫隙想法在,這一聽下來,豈不是又被撬動了幾分?

【為什麽《女誡》聽下來,維持家庭和睦,好像最主要是靠女子?】

【班昭在“訓女”的時候,難道就沒想想丈夫,公婆和叔妹要怎麽做?就一味要求女性要如何如何??】

【可真是會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所以即使和女性無關,是丈夫做的不好,是公婆有失公允,是叔妹刻意針對,身為妻子,媳婦,嫂嫂等,也要打碎牙齒混血吞,逆來順受,曲意順從?那這究竟是娶了個正妻過去?還是買了個姬妾過去?怕是連姬妾都不如吧?!】

【要麽就公平一點,既然要求女子如何做,那也出個《男德》,《公婆德行》,《叔妹規矩》好了,這樣一來,豈不是家家戶戶都異常和睦,不會出現半點問題了?!】

【嘖嘖,整天要求女子如何如何,卻不說其他人如何如何,這究竟是何用意,可真是昭然若揭啊。】

【無論班昭本意如何,這一個《女誡》,可真是被利用個徹底,甚至連女性思想都荼毒不淺!】

【而又豈止是荼毒了女性思想行為等,就像先前視頻說的“裹小腳”危害,諸如《女誡》之類,禁錮和約束女子的思想篇章等等,其表面看只是給女性上了道層層枷鎖,殊不知這層層枷鎖之下,是對社會國家更深的危害!】

東漢鄧綏臨朝稱制期間——

班昭聞此言,又是狠狠一震,滿目驚懼。

她不過是寫了一篇《女誡》,竟是會危害社會與國家?!

這怎麽可能?!

【不過在講具體危害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像《女誡》這類對女子的“教導”篇章等,對後世的影響究竟有多離譜,順便看看那些男人們,又是如何利用這些禁錮和約束女子思想觀念的“枷鎖”的——】

【如元朝有一雜劇——《臨江驛瀟湘夜雨》】

【其內容講的是——有一位名叫崔通的書生,在探望伯父崔文遠時,和與父失散,然後被崔文遠收養為義女的翠鸞相遇,從而對其一見鐘情,最後由伯父作主結為夫妻。】

【緊接著,崔通赴京趕考,幸運的中了狀元。】

【但在這之後,他卻背親忘舊,另攀高門,娶了主考官趙禮部之女為妻,授官秦川縣令。】

【那翠鸞尋夫至秦川,可結果崔通不但不相認,反而誣蔑翠鸞是逃婢。

而後在將其嚴刑拷打後,還刺配沙門島,並吩咐解差於途中將她害死。】

“負心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