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女誡 她們……當真能如此嗎?(第2/5頁)

【最後就是要重點說的《女誡》,其主要是“三從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內容。】

【《女誡》在我國歷史上作為對女子實施柔順之道的教材,影響很是深遠。】

【而這四種女子教本,自東漢至明末,先後相繼問世和傳播﹐由王相逐一加以箋注﹐於明天啟四年,即公元1624年,由多文堂合刻為《閨閣女四書集注》,遂成為一套對女子進行封建教育的教材。】

【此後翻印此書,簡稱為《女四書》,並且廣泛流傳。】

【其中教人持家和睦,勤儉,慈幼等一些內容,以及用道德榜樣去感染他人的教育方法,還有運用便於誦讀的韻語編寫教材等等,倒也算是“尚有一定的意義”所在。】

秦王宮。

嬴政聽到那“貞婦烈女”四個字時,大致就知曉天幕說這些的真正意圖。

畢竟先前天幕也不是沒有表達過類似的意思。

——好像後世對所謂“貞潔烈女”等觀念,可是頗有微詞。

而且也評析過類似女子受到禁錮與束縛的負面影響等。

可見再說到這“女四書”,以及這《女誡》等,恐怕其譴責和不滿之意會是更多。

【以《女誡》為例,我國古代這些封建道德教條思想,看似是女子行事的標準以及典範,可實際上卻壓制了女性的思想,從根本上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從身到心,從思想到靈魂,完全禁錮在了狹窄的範圍和框架之內!】

【如近代一位愛國女學校的倫理教習,便曾在課堂上向學生宣講道——】

【“……中國之《女誡》、《女四書》,即教成女子倚賴幼稚、卑屈之男子之法之教科書也。對幼稚之人而更自屈於幼稚,對卑屈之人而更自守其卑屈,則中國女子之人格甚可想見矣。”】

歷朝歷代下,眾人一邊復雜難言的聽著,一邊又倏然詫異不已。

“愛國女學校?”

有人抓住了這個字眼。

近代……竟是有專為女子建立的學校嗎?

難道是指女子可以外出上學?

漢朝未央宮。

劉徹一時怔然,又是勾起了對後世的探索欲。

【女子思想的解放,和西學東漸是分不開的——】

【其中倡導女子思想解放,男女平等之意,女子也可享受更多平等的權益,於是這些影響了我國古代女性一千多年,甚至近兩千年之久的女性觀,在客觀上起到了極其反動的作用,是必然要批判和去除的,其中糟粕太多。】

【如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詩經·小雅》中的說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以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必須“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和事,不辭劇易。”才能恪盡本分。】

【——女孩子出生多月後,就讓她躺在床下,將織布用的紡錘作為玩具,並將生女之事齋告宗廟。】

【睡在床下,以表明她的卑弱,地位低下。】

【給她瓦磚,以表明女子應當親自勞作不辭辛苦,齋告先祖,以表明她要準備酒食幫夫君祭祀。】

【三者都是女人的尋常道理,禮法的經典教訓。】

【謙虛忍讓,待人恭敬。

好事先人後己。

做了善事不聲張,做了錯事不推脫。

忍辱負重,常表現出畏懼。

這就是所謂的謙卑對待他人。】

【晚睡早起勞作,不嫌早晚勞苦。

親自操持料理家務,不挑剔勞作的繁重或簡易,做事有始有終,這些都是勤勞的表現。】

【面容端莊品行端正,以服事夫君,清靜自重。

不喜好戲笑玩鬧,備以潔凈的酒食,用以祭祀祖宗。這是所謂的祭祀啊。】

【如果這三條都具備,卻還憂慮好名聲不傳揚,身上背負別人的誤解和屈辱,這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事。】

【如果這三條都沒有做到,哪裏還有什麽好名聲。】

東漢鄧綏臨朝稱制期間。

班昭抿著唇,不言不語。

只繼續去聽天幕再開口說道——

【“以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

【都是生而為人,請問有何不同?都同樣是女子,請問為何卻主動將女子姿態放低到此等地步??】

【而且同是女子,鄧綏臨朝稱制,班昭能以閨蜜身份幹政,卻是教導別的女子卑弱第一,遵循禮法,謙卑他人?】

【這是自相矛盾,還是雙標之舉?亦或是站在男性立場上,倒戈相向?】

【這豈不是行為與言語自相矛盾,一邊以女子身份幹政,一邊又主動放低姿態,以女子的卑弱為男性謀求利益與地位?既是如此,那自身行為又如何說?鄧綏又何必臨朝稱制,怎麽不幹脆還政於漢安帝?】

聽到此,班昭臉色又是一白,手指猛地一顫。

【當然,說到《女誡》內容這裏,就不得不提班昭所作《女誡》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