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特空團少校

史蒂夫・萊恩又驚又喜地坐出租車回到了世紀大廈。原先他安排與阿拉伯學專家共進午餐,是打算招募他去幹另一件任務。這個任務他還藏在心裏沒說出口,提出科威特事件只是交談的策略。

多年的實踐已教會他,先以一個對方無法完成的要求入手,然後轉換到實際要解決的事上來。這種策略會讓被第一個要求絆了一下的專家,為挽回面子而積極配合,努力滿足第二個要求。

馬丁博士泄露的這個令人驚奇的消息,正好回答了頭一天世紀大廈的一次高層次會議上提出來的一個問題。當時大家都認為這事希望渺茫。但如果馬丁博士的話當真,他兄弟的阿拉伯語說得比他還好,而且是特別空勤團的一名軍官,肯定習慣秘密行動……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回到世紀大廈後,萊恩立即向他的頂頭上司——主管中東處的行動部主任匯報。一小時後,他們雙雙去見兩位副局長中的一位。

秘密情報局——簡稱秘情局,也被非正式地稱為軍情六局(MI6)——即使在所謂政府“公開化”的年代裏也是一個隱蔽的組織。只是到了近年,英國政府才公開任命其局長,這一舉措被絕大多數知情人認為是愚蠢和目光短淺的,只能迫使那位新上任的局長先生花公費雇傭保鏢,這種新開銷當然不受公眾歡迎。

秘情局的工作人員沒有花名冊,他們的名字出現在內閣各部的公務員名單裏,主要是外交部,因為秘情局歸外交部管理。局裏也沒有賬戶,預算都分散在十幾個部的預算上。

它那破舊的總部大樓多年來一直被當作國家機密,結果後來每一位出租車司機都知道了。當乘客說要去世紀大廈時,司機們會回答:“哦,你指的是密探大廈,對吧?”事情到了這一步人們才不得不承認,如果連倫敦的出租車司機都知道它的存在,克格勃也許早就一清二楚了。

雖然秘情局的名聲比美國的中情局小得多——規模小,資金也少,但“企業”(秘情局的代名詞)因其“產品”(秘密收集的情報)的質量,在朋友和敵人之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聲譽。在世界上主要的情報機構中,只有以色列的摩薩德比它更小,也更為隱蔽。

秘密情報局的領導人除了局長還有兩名副局長。在他們之下另有五名局長助理。這些人管理著五個部門:行動部(負責收集秘密情報)、情報部(負責情報分析)、技術部(負責假證件、微型照相機、密信書寫、超微型通訊器材,及在敵對國家搞非法活動所需的所有其他金屬物品)、行政部(負責工資、養老金、人事、預算、會計、法律事務、登記注冊等)、反情報部(負責檢審敵對力量滲入局內)。

行動部之下是各個處室,分別負責全球各地區:西半球、蘇聯集團、非洲、歐洲、中東和大洋洲等。還有一個聯絡處,承擔著努力與友好情報機構配合的棘手任務。

坦率地說,分工沒有這麽清晰(在英國沒哪件事清晰過),但部門之間經過磕磕碰碰也對付著過來了。

一九九〇年的八月份,人們注意力的焦點集中到了秘情局中東處,尤其是伊拉克科。威斯敏斯特(國會)和白廳(政府)的官僚部門都似乎湧到那裏,幾乎把那變成了一個人聲嘈雜的球迷俱樂部。

副局長認真聽取了中東處處長和主管該地區的行動部主任的情況匯報,並頻頻點頭。他認為這是,或者說也許是,一個有意義的行動。

並不是沒有情報從科威特流出來。在初始的四十八小時內,在伊拉克關閉所有國際電話線路之前,每一家在科威特設有辦事處的英國公司都在用電話、電傳或傳真與他們駐當地的代表聯系。科威特大使館一直拉著英國外交部的耳朵,訴說發生在科威特的第一批恐怖故事,並要求他們立即去解放那裏。

問題在於,沒有一則消息絕對可靠,可以讓局長呈交給內閣。被入侵之後,科威特已是“一桶渾水”,這是外交大臣在六小時前評估形勢時用的詞兒。

即使是英國駐科威特使館的工作人員,也被封鎖在海灣岸邊的使館大院之內,正在努力按照不太詳盡的名單,用電話聯系那些在科威特的英國公民,了解他們的處境是否安全。英國商人和工程技術人員被嚇得如同驚弓之鳥,從他們口中能了解到的情報,無非也就是他們偶爾可以聽到槍炮聲。“請把我不知道的情況告訴我!”這是世紀大廈對這種寶貝情報作出的反應。

現在派一個人進去——一個經過特工訓練的人,一個長相酷似阿拉伯人的人——很有意義。除了能了解那裏正在發生什麽之外,現在秘情局有了這麽一個機會,可以向政客們顯示他們已經在幹實事了。這消息肯定會讓正在嚼口香糖的中情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噎得透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