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湘半城(第5/6頁)

在太平天國的問題上,曾氏兄弟的話不可信是有明證的。曾國荃攻占天京後,忙於搶劫財物,太平天國的首腦一個也沒有抓住。天京城破時,天王洪秀全已經服毒自殺而死,但幼天王洪天貴福和忠王李秀成兩個最重要的首腦人物卻都趁亂逃出了天京。曾國藩報功心切,竟然上奏說太平天國所有悍賊均已經被剿亡,幼天王洪天貴福已經積薪於宮中,舉火自焚而死。如此一來,就凸顯了曾國藩和湘軍在鎮壓太平天國上有無可爭議的首功。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曾國藩的奏疏。時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第一個跳出來質疑,認為湘軍是在謊報軍功,幼天王洪天貴福已經逃到湖州一帶。左宗棠出自曾國藩門下,號稱“湘中第一幕僚”。昔日曾國藩在靖港大敗於太平軍,走投無路,幾近自殺,湘軍也陷入了山窮水盡的境地。湖南地方官員已經擬好了奏疏,請求朝廷罷遣湘軍,是左宗棠力挽狂瀾,用計讓曾國藩東山再起,曾國藩由此評價左宗棠說:“才可獨當一面。”時人也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但左宗棠為人剛直清高,慷慨激昂,是非分明,疾惡如仇,他從天京出逃難民口中得知幼天王洪天貴福已經順利逃走後,不顧與曾國藩十幾年的交情,斷然上疏揭發曾國藩的私心。

左宗棠奏疏一上,曾國藩就有欺君罔上的嫌疑,清廷當然十分不滿。曾國藩生平自命以誠信為本,盡管心中有鬼,但為了面子,卻不得不態度堅決地予以回擊,於是上疏暗示左宗棠之所以虛張聲勢,不過是想邀功請賞;繼而又反咬一口,說左宗棠放走了杭州陳炳文以下“十萬長毛”。左宗棠得知後,又上疏為自己申辯,並對曾國藩大肆口誅筆伐,言詞極為激烈。正當兩名重臣你來我往地大打嘴仗的時候,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被清軍發現,曾國藩才不得不住了嘴。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左宗棠的懷疑不虛,而曾氏兄弟則撒了謊。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道光十二年(1832)中舉,之後六年中,曾三次赴京會試,均名落孫山。左宗棠自尊心極強,三試不第後,打算“長為農夫沒世”,但他的才幹卻得到了當時許多名流顯宦的推崇。名滿天下的林則徐曾在長沙與左宗棠徹夜長談,認定左宗棠是“絕世奇才”,將來“西定新疆”非他莫屬,將自己在新疆搜集整理的珍貴資料全部交給了左宗棠保管。太平天國興起後,左宗棠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府,初露崢嶸,引起朝野關注。後投入曾國藩幕府。鹹豐十一年(1861),左宗棠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當時有個富甲一方的杭州商人胡雪巖,號稱“活財神”,曾在左宗棠糧餉短缺時拔刀相助,主動籌集了二十萬石糧食。前任浙江巡撫王有齡曾任命胡雪巖辦理全省糧餉、軍械、漕運等事務。左宗棠上任後,委派胡雪巖擔當湘軍糧食轉運的重任,同時還負責與洋人打交道。胡雪巖出錢組建了一支“常捷軍”,聘請法國軍官為教練,裝備以洋槍洋炮,由勒伯勒東任統領,日意格為幫統,後擴充為中英混合軍,配合清兵對太平軍作戰。很快,靠著這支常捷軍的軍功,左宗棠升任閩浙總督,從此踏入封疆大吏的行列,成為湘軍中僅次於曾國藩的第二統帥。但曾國藩九弟曾國荃攻克天京後,曾國藩、左宗棠二人因為幼天王下落一事打嘴仗絕交,從此失和,數年不通往還。左宗棠後出任陜甘總督,過湖北時遇到曾國荃,談到昔日的絕交。左宗棠強調當日曾國藩有七八分過錯,自己也有二三分的責任。難能可貴的是,曾左二人雖然絕交,之後卻沒有因為個人恩怨而在公事上掣肘對方。左宗棠西征時,曾國藩負責籌餉,始終盡心盡力,且推薦自己最得力的湘軍將領劉松山隨之西征。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喜訊傳來,曾國藩自嘆不如,認為左宗棠的能力天下無二。但西征的勝利又引發了二人新的矛盾。左宗棠平定新疆有功,被譽為民族英雄,清廷擬封左宗棠一等公爵。慈禧太後認為當年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克復天京,僅獲封侯,左宗棠收復新疆,湘軍將領劉松山功不可沒,而且是曾國藩所派遣,最後決定封左宗棠一等恪靖伯晉二等侯,刻意亞於曾國藩。左宗棠對此憤憤不平,逢人便罵曾國藩。但在曾國藩死後,左宗棠卻出人意料地送來了親手書寫的挽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對二人的相交作了一個中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