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湘半城(第2/6頁)

自明朝建國以來,府西街就是江寧府衙所在地,作為南京的中樞已經有長達五百多年的歷史,光陰蹉跎中有過不少叱咤風雲的歲月。太平天國建都南京時,這裏還先後住過大名鼎鼎的豫王胡以晃和忠王李秀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政治軍事核心人物,獨立支撐太平天國殘局達七八年之久,但其人性好奢侈,他在蘇州的王府,連李鴻章也為之驚嘆,“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進駐府西街後,李秀成對江寧府衙進行了大肆擴建,“墻高矗天,袤延數百步”,府後的花園布滿了太湖石山。英國人富禮賜在《天京遊記》中曾描述李秀成的忠王府,說“全府氣象如一間中國大衙門”。後來湘軍攻陷南京,府衙堂舍全部被燒毀。如今的江寧府衙,是於同治四年(1865)所復建,計建房二百一十六間、穿堂二十二號、上諭亭牌樓一座、內外牌樓六架、監獄一所、擋眾台兩座,範圍包括現南京第一中學校址及原江蘇省糧食廳所在地。

江寧府衙門前,高聳著兩座高大的牌坊,坊額分別題有“保厘”、“師帥”,看起來相當威嚴氣派。江寧府衙門大門依舊緊閉著,督標中軍副將(相當於總督的衛隊長或副官長)喻吉三率領葉化龍、唐得金兩名武巡捕(清總督、巡撫等官署中設有文﹑武巡捕,均為隨從官,文巡捕掌傳宣,以本省佐雜官充任;武巡捕掌護衛,以低級武官充任),正在晨色中耐心地等候。

突然,“鐺”地一聲梆鼓響,打破了府衙的肅穆與寧靜。這是卯初一刻的頭梆,專門為衙門官吏作息而設,隨即“咚咚”地響了七下鼓聲。衙門中立即活躍了起來,六房當差的書吏和三班差役盡行起身,大門、宅門先後打開。喻吉三等三人一見大門打開,匆匆與門上(又稱司閽,負責把門的官員)打過招呼,便直奔入內。

喻吉三一行人穿過儀門,進入外署。兩邊廂房的守署胥吏正在各自忙碌著。眾人也不理會,徑自來到蒞事廳,即所謂的大堂。這裏是官府處理重大事件的地方,非要緊之事不會升堂,此時當然是空無一人。蒞事廳東面有廣積庫一座,類似今天的倉庫,左右設經歷司、照磨所。

眾人繼續前行,到達忠愛堂。忠愛堂堂西為冊庫,為待考官房。忠愛堂後便是官廨,是總督日常辦公的地方。官廨的東側為書房,西側為官廨。為了長官出行方便,官廨的東西還各設有專門的通道直達儀門。

官廨後有一處宅門,有兩名差弁把守,分別是五十一歲的潮桂枝和二十七歲的劉雲青,一老一少,很不協調。二人均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樣子,看上去無精打采。喻吉三輕喝了一聲,潮、劉二人吃了一驚,這才強打起了精神。眾人穿過宅門,正式進入內署,越過影壁,來到花廳,隨即各自悄然肅立等候。

內宅內,兩江總督馬新貽正在起床。小妾金氏一邊服侍他穿衣,一邊低聲嘟囔著問為什麽每個月都會有二十五這一天。聽到金氏孩子般的埋怨,馬新貽忍不住笑了。

難怪小妾抱怨,他確實花了太多心思在這四營新兵上。自這四營新兵成立,每個月二十五的例行校閱,他一次都沒有拉下過。唉,正如小妾所言,他這個兩江總督跟別的總督不同,當得實在太辛苦了。可是,不這樣怎麽能讓人放心呢?

兩江素來被視為湘軍的私人地盤,馬新貽的前任曾國藩因平定太平天國功蓋天下,連當今皇帝(同治皇帝)和太後(慈禧)都要忌憚三分。湘軍雖然已經解散了大半,可是退伍後就地安家落戶的人極多,江寧由此得了“湘半城”的稱呼。這些人靠軍功發家起身,轉業後依舊橫行地方,恣意不法,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當初朝廷決定派馬新貽到兩江,就是想要借他的手徹底收拾好湘軍這個亂攤子。馬新貽是文人出身,卻素來精明能幹,自步入仕途,所到任之處多有政績,是出名的能員和好官。可是唯獨到了兩江這塊地方,他開始水土不服了,花了兩年時間,還沒有完全在兩江站穩腳跟。偌大的兩江,只有這四營新兵,才完完全全地是他自己的人。

想到這裏,馬新貽不由得感到一陣燥熱。剛好另一名小妾鄭氏端著一碗冰糖燕窩粥進來,馬新貽順手接過來,一口氣喝下。只聽見鄭氏說:“大帥,外面天黑著呢,怕是要下雨了。”

馬新貽一言不發地將碗塞回她手中,從金氏手中取過頂戴花翎,自己戴上,走出了內室。家丁張榮正候在門外,當即上前見禮。馬新貽擺了擺手,擡頭看天,果如鄭氏所言,陰沉沉的天幕上彤雲密布,大有山雨欲來之勢。他卻沒有絲毫猶豫,擡腳便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