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在風寒

夜幕降臨,千巖萬壑悄然隱去。冷月清光下的釣魚城巍然孤聳,仿若一幅巨大的剪影,孤懸在水中。薄刀嶺一帶生滿野梅花,雖不能見到漫山遍野姹紫嫣紅的美景,梅花的清香卻隨夜風輕漾開去。人看不見它,但能感受到它的無處不在,如影隨形,一絲一縷,沁人心脾。

誰使神州,百年陸沉,青氈未還?悵晨星殘月,北州豪傑;西風斜日,東帝江山。劉表坐談,深源輕進,機會失之彈指間。傷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風寒。   說和說戰都難,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嘆封侯心在,鳣鯨失水;平戎策就,虎豹當關。渠自無謀,事猶可做,更剔殘燈抽劍看。麒麟閣,豈中興人物,不畫儒冠?

——陳人傑《沁園春·丁酉歲感事》

夜幕降臨,千巖萬壑悄然隱去。冷月清光下的釣魚城巍然孤聳,仿若一幅巨大的剪影,精美而單薄,半浮半現,孤懸在水中。

三江春水如練,沉靜而穩重地承托著點點白帆。

薄刀嶺位於釣魚城西,雖只是個小山巒,但地勢十分險峻——兩面均是懸崖絕壁,嶺薄如刀,故稱“薄刀嶺”,號稱“釣魚城最為險絕處”。

山道最窄處寬僅尺許,陡然直上,橫臥峰巔。行人至此,只要望一望兩邊懸崖,便會心驚膽顫,有“刀梁徑窄,狹者無二,蜿蜒鳥道,側目駭而神驚”之嘆。因是鎮西門進入主城的必經之路,興戎司在牛巷頸西的嶺口處置有關卡,號“縈帶亭”。

一條火龍在山脊上遊弋前行,這是一隊高舉著火把、全副武裝的軍士。一行人小心翼翼地穿過薄刀嶺,來到縈帶亭關卡。

領頭的中軍都統制張玨二十來歲,瘦削強健,英氣逼人。他撫刀駐足關前,向同行的客人高言介紹道:“自這處關卡開始,往東便屬於內城了。”

高言比張玨大上幾歲,個子不高,卻是厚壯結實,一張圓臉紅得發亮。他和四名隨從都是一身便衣,在一色紫衫戎服的宋軍軍士中甚是紮眼。幾個人張大眼睛,四下掃視,似在尋找什麽,模樣甚是古怪。

月色下的山嶺籠煙帶水,香氣氤氳,如夢似幻。薄刀嶺一帶生滿野梅花,正值初春時節,寒梅綻放枝頭。雖不能見到漫山遍野姹紫嫣紅的美景,梅花的清香卻隨夜風輕漾開去。人看不見它,但能感受到它的無處不在,如影隨形,一絲一縷,沁人心脾。只是山上處處林木成蔭,即便有明月相照,四下仍是昏茫一片,要想看清楚具體物事,還真是難以辦到。

張玨又道:“釣魚山整體山勢,大致像一條橫臥的大魚。白日大將軍到過的東面新東門一帶是魚頭,這西面的薄刀嶺,便是魚尾。魚頭和魚尾在外城,魚腹在內城。”

高言道:“那麽這裏就是魚尾和魚腹的交接處,該是內城的西入口了,雖無城墻城門,卻有西門之實,戰時又如何設防呢?應該不只這處關卡吧。”

張玨答道:“平日這裏只設這處關卡,一旦有戰事,便會調幾隊弓弩手埋伏在牛巷頸上。敵人如果自西面進攻內城,必然要經過薄刀嶺,山道狹窄,僅容人身過,各種攻守器械難以施展,因而只需有弓弩手扼守牛巷頸,便足以將敵人擋在關外。另外,關上還修有一條滑道,就在那邊的佛像邊上,備有大量滾木,一旦敵人靠近關卡,守衛便會打開閘口,放下滾木,將山道道口堵死,從而阻止敵人通過。”

高言這才看到懸崖上有一座立姿彌勒摩崖石刻造像,佛像旁則有一條石砌的坡道,甚為隱蔽,道:“原來如此。”“嘖”了一聲,又忍不住贊道:“這釣魚城當真是充分利用了地形優勢,防禦得無懈可擊。”

張玨道:“大將軍過獎。釣魚城是十年前修建的新城,修築的目的不是為了居住,而是要當作攔截敵人的要隘城堡,在防衛方面自然是考慮得多些。”高言道:“這也得城防設計者慧心獨具,善於因勢利導才行。”

又問道:“是誰設計了釣魚城?”張玨道:“播州冉氏兄弟。”

高言道:“原來設計者是播州人氏。張將軍可否請他二人出來一見?”

張玨道:“兩位冉先生目下都在閬州,協助閬帥王惟忠將軍增強大獲城守備。”

高言聞言,露出失望之色來,但也未多說什麽。

張玨道:“我大宋有一本軍事書籍,叫作《守城錄》,多談城防之策,自紹興以來十分流行。兩位冉先生在設計釣魚城的時候,也多參照了這本書。我手頭正好有一本,回頭我轉給大將軍,也許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