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滄浪濯纓(第3/12頁)

忽聽得“撲通”一聲,隨即有聲音高嚷道:“落水了!有人落水了!”正在眾人一愣神間,又有人喊道:“打死這西夏女人!”

局面就在一刹那間失控了,一大群人爭相圍上來,有朝野利裙扔石頭的,有吐口水的,有推攘不休的,還有拳打腳踢的。大批兵士蜂擁過來阻止,情形愈發混亂,許多人都被擠得掉進了河中,“救命”之聲不絕於耳。等到負責押送囚犯的楊文廣趕上前來,好不容易彈壓住場面,那野利裙已經倒在地上,胸口插著一柄解腕尖刀。人群愣了片刻後,登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爭相為這個惡貫滿盈的黨項女人被殺而叫好。

張建侯道:“從南門開始,我就一直跟在馬車邊上,心中揣摩著要殺野利裙,等她下車登船,那時是最好的時機。當我看到禁婆扶她下車,便要上前,但人群忽然騷動起來,我被夾在人流中,進退不得。好不容易擠到野利裙邊上,正看到她胸口插著一把刀,她雙手扶住刀柄,瞪大眼睛望著我,口中嗬嗬有聲,似是想向我求救。我還來不及理會,就又被一股人流帶走。後來我看到小楊將軍到了,就轉身離開了。”

沈周道:“這個兇手很厲害,時機把握得極好,一定不是普通人。”張建侯道:“這個人為民除害,我要知道他是誰,可要當面感謝他。”

包拯道:“楊文廣看見了你麽?”張建侯道:“看見了啊,我還朝他點了下頭呢。姑父,你就別因為那件事再怪小楊將軍了。你看慕容英投靠了朝廷,而今留在軍營中,幫助改進火蒺藜等火器的造法,不也是造福於大宋麽?”

包拯道:“不是那件事。眼下麻煩大了,民眾認為野利裙是罪有應得,死有余辜,但她是西夏太子妃,死在南京,大宋無法向西夏交代,必然全力追查此案,找到兇手後,即使不即刻處死,也會捆送給西夏。”

張建侯大怒,舉拳重重砸在窗框上,連聲道:“無恥!無恥!”

沈周嘆道:“對外邦交本就是十分復雜之事,有時候甚至顧不上是非曲直。野利裙在這個時候遇害,使得局面更為復雜。”

張建侯冷笑道:“朝廷願意瞎忙,就去忙活吧。剛才情形那麽亂,在場的至少有成千上萬人,如何能查到兇手?”包拯搖了搖頭,道:“官府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被野利裙直接或間接害死者的親屬,他們動機最強,嫌疑最大。建侯,你有麻煩上身了。”

話音剛落,便有仆人匆匆拍門,告道:“外面來了許多官兵,不是官府的人,是穿軍服的赤老[3],手裏都拿著長槍呢!指名要張公子出去。”

張建侯“啊”了一聲,道:“姑父,這下我可更佩服你了。”

趕出來一看,堂前果然站滿武裝兵士,為首的卻是兵馬監押楊文廣。

張建侯道:“小楊將軍是奉命來拿我的麽?”楊文廣道:“這個案子而今沒有官署肯接手,我是負責押送野利裙進京的官員,只好暫時由我代管。張公子,我也知道令妹死得無辜,然而楊某職責所在,請你諒解。”令兵士上前執住張建侯手臂,親自搜他身上,卻搜出一柄解腕尖刀來,是他出門前臨時從廚房取得,上面還粘有菜葉。

楊文廣道:“張公子,這就跟我走一趟吧。”又道:“包公子和沈公子若是願意在公堂上為張公子申辯,也請隨我一起來。”

包拯便進去跟父母打了聲招呼,跟楊文廣一行出來。經過崔府時,正見到崔槐也正被兵士帶出來。

張建侯道:“崔員外也是嫌犯麽?”楊文廣點點頭,道:“守城士卒在南門見過他。”

沈周道:“如果小楊將軍判斷嫌犯的根據是動機的話,那麽其實還有一些人是有嫌疑的。譬如應天府晏知府、轉運司韓轉運使等,他們都有家仆在性善寺被殺。而今應天府和提刑司都不肯接野利裙的案子,這不是很可疑麽?還有圍捕野利裙時被格殺的弓手,他們都是本地人,都有親眷在此,也可能有人出頭報仇。”

楊文廣道:“好,我會讓書吏記下沈公子的話,然後一一調查清楚。”

來到兵馬監押官署,野利裙的屍首已被用門板擡到堂下。她雙目圓睜,怒氣凜然如生,雙手仍然保持著臨死前的姿勢,緊緊扶在胸口刀柄上,那刀已直沒入胸,只剩下木柄在外。

正好有兵士將仵作馮大亂帶進來。馮大亂很是不滿,一進來就嚷道:“老漢我是宋城縣署的差人,又不是軍人,小楊將軍不經我上司允準就派人強行將老漢我帶來這裏,可是不合規矩。”

楊文廣道:“抱歉,實是因為軍營中沒有仵作,不得不冒昧請馮翁前來相助。呂縣令那邊,我自會派人去打招呼。”

馮大亂見他謙和有禮,這才勉強上前,將野利裙已然僵硬的雙手扒開,露出嶄新的木質刀柄來。又招手叫道:“張小官,你過來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