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遠鐘驚夢(第2/14頁)

包拯聞言頗為不悅,道:“小楊將軍是名門之後,怎可說出這樣的話?劉德妙犯下國法,知情不報,可就是庇護之罪。”

楊文廣見話不投機,便拱手道:“楊某今日來性善寺的目的已經達到,言盡於此,至於那黑衣人是不是劉德妙,全由包公子自己判斷。楊某還要趕去北面接應追捕逃犯的士卒,這就告辭了。”

正好文彥博進來,見楊文廣臉有不豫之色,預備離去,忙招呼道:“小楊將軍,你正好在這裏,我有許多事要向你請教。”又向包拯道:“我們都知道性善寺的事了,範先生讓我帶話給你,說他一忙完書院的事,就會趕來看你。”

包拯道:“範先生不是一早就派人叫走沈周了麽,又讓你帶話做什麽?你半路沒有遇見小沈麽?”文彥博道:“沒有啊。不過我著急來看你,雇了車子,走的是官道。小沈也許走的是山道,步行的話,那條路要近許多。”

楊文廣道:“那帶信的人一早就到了麽?”包拯道:“比小楊將軍要早上一刻工夫。”

楊文廣道:“這就不對了!我一早就到了北門,尚未到開門時辰,等聽到鐘聲響了,士卒才開啟了城門,我隨即策馬出門趕來性善寺,因而我是第一個自北門出城的人。如果那帶口信的人從應天書院來,我自北門出城時,他應該正從南門進城才對,就算他也騎馬,可他還得穿過全城,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比我先到的。”

大宋城市之內雖然廢除了漢唐以來的夜禁制度,但仍然保留有城禁,即天黑關閉城門、天亮開啟城門,城門開啟時間通常定在五更以後。南京的開門時間定在五更一刻,這是因為性善寺的僧人每日五更一刻敲鐘起床,上殿誦經,性善寺鐘聲響起時,南京東大街鐘樓上的大鐘也會應聲而響,各城門士卒以此鐘聲為開門信號。而性善寺在北門外,應天書院則在南門外,正如楊文廣所言,南門外的人是絕不可能比他先到的。

文彥博道:“呀,算算時間,確實對不上,除非帶信的人昨晚城門關閉前就出了城,可範先生昨晚明明住在城中自己家裏,我還看見他了呀,他是昨晚才知道性善寺的事情。”楊文廣道:“這麽看起來,那帶信人是有意誆走沈周,他昨夜一定就在性善寺外。”

包拯道:“壞了,帶信人很可能就是逃走的王倫的同夥!呀,我真笨呀,居然一點都沒有覺察!”忙趕出來找到寺門僧,問那自稱帶範仲淹口信者的模樣。寺門僧道:“三四十歲的樣子,看樣子就是個沒事做的閑漢,沒什麽特別的。”

包拯拔腳就要趕出去尋找沈周,楊文廣忙阻止道:“現下四處都在搜捕盜賊,如果真是王倫同夥冒險所為,誘走沈周一定是有所圖謀,不會立即殺了他。要道上都設了關卡,他們走不遠的。你們二位先留在這裏,我帶人去搜索這附近一帶,如有發現定會立即通知你們。”

包拯只得勉強留下,但卻心焦如焚,一想到王倫這夥人膽大妄為,敢大白天的公然沖進寺廟殺人,料想其黨羽捕走沈周,必然不會有什麽好事,沈周肯定會吃足苦頭。

正憂心之時,有兵士進來告道:“楊指揮使命小的來告訴二位公子,適才有往北面追捕的士卒回報,說已經在曹縣追到了四名逃走的盜賊,三人在格鬥中被殺,一人跳水自殺,沒有捕到活口。”

文彥博忙問道:“小楊將軍人呢?”兵士道:“楊指揮使正布置人手,搜索城北一帶的山區,有消息小的再來稟報。”施禮退了出去。

包拯愈發著急起來,道:“呀,如果不是王倫那夥賊人抓走了沈周,還能有誰?”

文彥博仔細問了經過,道:“這可奇怪了。官府刻意壓制了消息,嚴令不準外揚性善寺之事,因而普通老百姓壓根兒就不知道昨天這裏曾經是刀光劍影,南京城中人人正忙著議論尋找《張公兵書》呢。知道性善寺兇案的,只有當事人和官府中人,而知道你和沈周昨夜留宿在寺內的人,應該更是少之又少。”

包拯登時明白了過來,道:“這騙走沈周的人,如果不是寺中僧人,就一定是昨日來過性善寺。”

一一默念出昨日來過性善寺的人的名字,思索誰最有嫌疑。應天知府晏殊?當然不可能。轉運使韓允升?也不可能。提刑司康惟一?應該也不可能。官府的人應該都不可能,僧人也應該不可能,那麽就只剩下香客了,不會是自己的親人,不會是宋小妹,也不會是董氏母女,更不會是緊急關頭仗義出手的張望歸夫婦,難道是那富貴公子黃河麽?

文彥博道:“黃河為了見曹雲霄一面,居然敢半夜去爬曹家的後墻?看樣子也是個性情中人。可他跟你和沈周都無過節兒,為什麽要用這種方式誘捕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