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2/3頁)

這種說法讓站在一旁的我都感到不快。

但是田中毫不在意。“要我說啊,挺得筆直走路的你看上去才難看呢。我最喜歡我走路的方式啦。”

“啰唆的臭老頭!”

“奧杜邦是一名動物學家。”田中開始了講述,“出生於法國,但後來前往美國,在那裏從事鳥類與哺乳類動物的研究。”

“是當今的學者嗎?”日比野明明聽過卻還是這樣問,恐怕他根本沒認真聽。

“我之前給你講過的吧。”田中面露慍色,“是十九世紀的,很久以前了。他留下了《美國鳥類》、《北美的四足動物》等畫集。”

“那是江戶時代呢。”我說。

田中笑了,說:“是的,那個時代的他畫出了非常精美的圖鑒。”

“聽上去很厲害啊,你見過嗎?之前聽你說的時候我就在想,不就是鳥類圖鑒嘛。”日比野噘著嘴說。

“上次給你講的時候你也這麽說來著。”田中好像覺得很煩,“聽好了,一百多年以前,沒有人想過要畫描繪出細節的、與實物等大的鳥類圖鑒。他肯定喜歡鳥、喜歡大自然,這種喜愛能從只是看著就能讓人感受到溫暖的畫集中傳達出來。”田中說著說著就變得如癡如醉,感慨著,“真是好畫集啊。”

我們坐在柏油路旁有頂棚的公交車站裏。椅子被塗成大紅色,頗具現代感。

“奧杜邦發現了旅鴿,對吧?”日比野驕傲地插嘴道。像一個因為比老師更早說出答案而得意的少年。

“是的。”田中點點頭。

“旅行的鴿子? [13] ”我不假思索地重復了一遍。

“旅鴿。一種會二十億只一起飛過、遮天蔽日的鳥。”

“二、二十億?”我瞪大了雙眼。

“在一九一四年滅絕了。”田中的表情很認真,“據說如此。”

“二十億,這個數字不是虛指嗎?”

“真的是以億為單位計數的鳥群在空中飛翔。”

二十億只鳥。我試著想象,但失敗了。那片天空都被染成鴿子色了吧。

田中繼續講述。約翰·詹姆斯·奧杜邦在肯塔基州發現了遷徙的旅鴿。那是一八一三年,鴿子遮天蔽日,周圍變得仿如日食一般昏暗,振翅聲不絕於耳,聽得人昏昏欲睡——他在書中是如此記載的。

鴿子飛過時大量的糞便從天上撒下,如絨布般廣闊的鴿群讓奧杜邦深受感動。旅鴿在他的頭上飛了整整三天。

“有幾十億、幾百億的鳥怎麽會滅絕?”日比野似乎打從一開始就在懷疑這種鳥的存在。

“據說旅鴿的肉質鮮嫩。”田中說道,隨即又補充了一句,“這也是它們滅絕的原因之一。”

每個人都拿著槍——奧杜邦在書中也這樣寫到。

鴿群飛過的那三天,天空之下肯定有獵人。鴿群遮天蔽日,因此隨便向天空中打一槍就能命中,非常簡單。當時美國人口數量急劇增加,有糧食不足的風險,旅鴿便成為重要的食物來源。為了食用而捕殺。後來,漸漸變成單純的獵殺,作為獵物,一只一只殺掉。

人們將擊落的鴿子拿去喂豬,然後繼續獵殺。

“就算是這樣,可也有幾十億只呢。”日比野提出這樣的意見,我也贊同。

“每個人都這麽認為。”田中伸出食指,“就因為數量實在太多了,多得讓人們的感覺變得遲鈍,覺得再怎麽獵殺也不會絕種。就連奧杜邦也沒有預料到。”

“數量過億,都可以稱之為無限了。”我說。

“奧杜邦離世六年後,也就是一九五七年,俄亥俄州提出了保護旅鴿的法案。但是被駁回了。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田中語調平穩地敘述著,不時咽一咽口水,“因為有人提出報告稱,旅鴿的數量實在太多,普通的獵殺並不會導致它們絕種。其實奧杜邦生前也曾寫過類似的內容。”

田中陷入沉默,寂靜便立即將我們包圍。我獨自想象著幾十億只鳥被人類斬盡殺絕。恐怕沒人思考過這件事吧,旅鴿的數量在逐漸減少,人們卻毫不在意。獵人接近鴿子們的棲息地,將它們殺光,並感到愉悅。人們不斷重復著這樣的行為,沒人想到數量多得驚人的鳥會輕易地消失。

“先打傷一只旅鴿的眼睛。”田中挑起眉毛說道,“這樣鴿子就飛不起來了,只能跌落到地上,對吧?其他的旅鴿會誤會,以為地上有食物,就一股腦兒地飛了過來。然後獵人再將它們一網打盡。”

旅鴿的身影開始消失。不是悄無聲息、不易察覺地漸漸減少,而是總數直線下降,絕對不可能恢復了。

“最後就這麽絕種了?”日比野搶先問道。

“帕托斯基大屠殺。”田中以此作為回答。

這句話鉆進我的耳朵,發出不可思議的回響。帕托斯基大屠殺,這個我也曾聽說過,是我們人類犯下的罪。我們總是不斷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