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遙遠山鎮(第4/8頁)

那種口氣簡直就是只要棟居說聲“來吧”,她馬上就會跟著走似的。

棟居本來想說你的想法十分危險,但他欲言又止,因為即使說了她也不會明白。年輕人向往大城市,但又不了解它,不在外面嘗嘗苦頭,是不會明白故鄉好的。所謂年輕人的美夢,歸根到底要靠自己親身去體驗,這是一位和中山種的孫女靜枝想法截然相反的姑娘。不過,也許靜枝的祖母就是出於和這位女招待同樣的動機離開故鄉的。

“哎呀,光顧說話了,飯菜和醬湯都涼了,實在對不起。”

女招待有些不好意思了,說著馬上往碗裏盛飯,香噴噴的醬湯味撲鼻而來,引得棟居他們的肚子咕嚕咕嚕地響了起來。

“兩位從東京來幹什麽?”

盛完飯後姑娘又問。這工夫旅館似乎開始忙碌起來,但姑娘卻毫不在意,仍然無動於衷。這對於要了解本地情況的東京刑警來說,可是絕好的機會。

“有點事兒想了解一下。你知道一位叫谷井種的人嗎?她生在這兒,但50多年前就離開這兒了。當然這是你出生以前的事,你從父母、祖父母那兒聽到過這個名字嗎?”

“谷井”是中山種結婚前的姓。

“谷井種?”

本來是隨便問問,沒想到對方的反應好像知道似的。

“知道嗎?”棟居迫不及待地問。

“我也姓谷井呀。”

“你也姓谷井?”

“這鎮上姓谷井的人多啦。”

“那麽,也許還是你的親戚呢。”

“要說親戚的話,整個鎮子上的人幾乎都是親戚,追宗問祖,都是一個老根兒。這也是我要離開這兒的原因之一。”

“你沒聽說過谷井種這個名字嗎?”

“這個我就不大有印象了。”

橫渡和棟居換了個眼神,相互點了點頭,似乎是說只有到鎮公所去查了。

吃飯當中,旅館前的站前廣場上熱鬧起來。上班的高峰到了,行人匆匆忙忙,似乎有了站前廣場應有的模樣。

乘客下車的少,絕大多數是上車的,學生啦,上班的啦,幾乎都是往富山方向去的。即使如此,也還是有不少下車的人。公共汽車一班一班發得很快,路上的車輛也多了。

他們剛下車時覺得站前的馬路和廣場是那麽寬敞,可現在看來卻顯得很窄小。這個偏僻的小鎮已從寂靜之中蘇醒過來,開始了新的一天。

吃完飯後,已到了鎮公所辦公的時間。他倆按照剛才女招待提供的路線,徑直朝鎮公所走去。筆直的站前馬路兩旁低層的民房錯落有致。沿路一直走到頭是個丁字路口,由此右拐就是河畔,河畔附近有兩個叉路,左邊路面有座橋,河面寬廣,流水清澈見底。

據女招待介紹,這就是“井田河”。橋是鋼筋水泥結構的永久橋,河畔的牌子上刻著“十三石橋”。

雲開霧散,大地沐浴在陽光之中。河面上反射的強光使得惺忪的睡眼更是欲睜不能。

他們在橋畔站下來,欣賞了一會兒井田河及其兩岸小鎮的景致。富山平原在這一帶開始出現丘陵,小鎮正好位於平原與丘陵的交界處。

小鎮沿連綿起伏的丘陵發展,井田河橫貫而過,流入北面的富山灣。

這裏還沒受到高層西洋建築物的“入侵”,低矮卻標準統一的和式琉璃瓦房,給小鎮平添了別具一格的古色古香。上班高峰過後,整個鎮子好像又要陷入沉睡般的安靜。這是日本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偏僻村鎮,依然保留著那種古老的地方村鎮的風貌。

“嘿,日本還有這樣的小鎮哪!”

橫渡眯起眼睛說道。

河面波光粼粼,反射過來的陽光像是十分刺眼。

“真是一個避開了‘機械文明’沖擊的小鎮!幾乎連個車影都見不著。”

“‘機械文明’決不會漏過這個小鎮的。車輛肯定會越來越多。是保持河水清澈和古鎮風格,還是將其拱手讓給公害,這完全要靠居民的意識。”

橫渡的話音剛落,幾輛大卡車吐著廢氣駛過了十三石橋。

卡車駛過之後,他們才猛然意識到此行的目的。鎮公所建在橋右面的坡上,鋼筋水泥房子非常漂亮,是鎮上為數不多的洋式建築之一。也許是跟街道房屋配套設計的,這棟兩層樓的官廳房舍同那古老的鎮子並非格格不入,外觀看倒像是個療養院。

他們進了大門,來到“居民課”窗口。一位身穿制服的年輕女辦事員接待了他們。這種制服像件孕婦衫,近來在東京已極少有人穿了。棟居向她出示了警察證,並說明了來意。

“是谷井種吧?”

管居民的辦事員看到警察證,又聽說是大正13年的事。目光中流露出吃驚的神色。查閱古老的戶口,這並不希奇,感到吃驚的大概是警察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