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1944年華沙起義(第2/4頁)

諾瓦克-熱齊奧蘭斯基說得對,這時諾曼底登陸剛剛完成,英、美等同盟國軍隊還遠在大西洋海岸,不可能給起義者任何地面上的支援,給予空中支援雖然不無可能,但能做的也極其有限。英、美空軍的“強項”是轟炸,對於華沙起義那樣的“巷戰”顯然不適用。剩下能做的就是空投物資,但不僅規模有限,還得冒被德國空軍攔截的風險。起義爆發後丘吉爾於8月4日致電斯大林:

應波蘭家鄉軍的緊急請求,如氣候允許,我方將立即向華沙西南部空投約60噸裝備與軍火。……他們又說也曾籲請俄方支援,因為似乎近在咫尺。波蘭人正遭受德軍一個半師的進攻。奉告此一情況可能有助於閣下采取行動。

第二天斯大林回電:

我認為波蘭人告知閣下的情報極為浮誇,難以置信。……波蘭“家鄉軍”僅由幾個小分隊組成,我不能設想,這樣的小分隊怎麽能夠攻占華沙。

從8月4日到9月21日,英國空軍從意大利起飛給華沙起義者空投了一些物資。數量說法不一,少的104噸,多的239噸,但有多少為起義者得到,沒有確切資料。9月18日美國空軍出動110架B-17“空中堡壘”向華沙空投物資,104架(一說107架)到達目的地。但為避免自身傷亡,空投是在4,000米空中實施的。空投物資約100噸,根據美國自己估計,80%落到了德軍占領區,只有20%落到起義者手裏。根據蘇聯資料,1,000個攜帶物資的降落傘裏960個落到德國人手裏,最遠的落到距華沙40公裏的地方。落到起義者占領區的只有21個,落到蘇軍占領區的有19個。空投後美軍飛機被允許在蘇聯占領區降落,第二天再返回意大利基地。

起義第四天(8月4日),華沙形勢圖,所畫粗線內區域是“家鄉軍”所占部分。

從9月14日起到28日,蘇聯空軍也給華沙起義者空投了物資,共投槍支彈藥、通訊器材、食物和藥品等共約55噸。當時蘇聯沒有大型戰略轟炸機,只能用戰術轟炸機實施空投。丘吉爾指責說蘇聯空投的許多物資都摔壞了,那倒是實情。鑒於英、美空軍高空空投實際上大部分都落到德國人手裏,支援了敵人,蘇軍改用低空空投的辦法。起義者占領的只是一些孤島狀的街區,和德軍占領區域犬牙交錯,只有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投到他們手裏。而那樣做便有兩個難以避免的問題:第一,飛機被德軍防空炮火擊中的危險大大增加;第二,降落傘往往還沒有打開就落到市區硬地面上,難免摔壞。

丘吉爾曾經致電斯大林,要求蘇聯向華沙起義者空投物資,8月16日斯大林回電:

與米科拉契克先生會談後我命令紅軍司令部必須在華沙地區密集地空投武器彈藥,還空降了一位聯絡官。但據司令部報告,這位聯絡官沒能到達目的地,被德軍殺害了。

在更詳細地了解華沙的情況以後,我確信華沙的行動是一個不顧後果的可怕冒險,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犧牲。如果在華沙行動開始前蘇軍司令部得知此事,或者波蘭人與蘇軍司令部保持聯系的話,事情就不會這樣了。

斯大林這樣說,是因為“家鄉軍”人數有限(說法不一,大致在2萬到4.9萬人之間),完全沒有重武器,更沒有空軍支援,主要武器是大約1,000支步槍、1,750支手槍、300支自制“Błyskawica”和“Sten”沖鋒槍、7挺重機關槍、20門反坦克炮和25,000枚手榴彈,唯一的裝甲武器是一輛用普通小汽車改裝的“Kubuś”。

9月21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一位化名“奧列格”的中尉得以成功空降到華沙城內起義者控制的區域,和他們取得聯系,這才知道許多原來一直不知道的情況,包括家鄉軍領導人對蘇聯極端仇視的態度,他們甚至殺害了許多參加起義、但被認為“親蘇”的人。這並不奇怪,因為他們在傳單裏已經宣稱:“有權鎮壓一切支持蘇維埃的企圖。”附帶說說,中國社會科學院依據俄羅斯十余個档案機構原始卷宗以及美國、德國、荷蘭等有關國家档案館、圖書館、研究機構資料,翻譯整理、編輯加工成《蘇聯歷史档案選編》,2002至2008年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共33卷34冊,2,000余萬字。關於華沙起義可參見其第21卷(1944年7月至10月)的25件档案。

華沙起義“家鄉軍”唯一的裝甲武器,用普通小汽車改裝的“Kubuś”

華沙起義“家鄉軍”自己制造的“Błyskawica”沖鋒槍(上)和“Sten”沖鋒槍(下)以及其他自制武器(華沙起義紀念館陳列)

由於把這次行動看成是“一個不顧後果的可怕冒險,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犧牲”,蘇聯方面不希望牽涉進去,所以8月16日晚上通知美國駐蘇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