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936—1938年“大清洗”(第4/5頁)

根裏赫·雅戈達(1891—1938)

明仁斯基身體不好,實際上在他去世之前雅戈達就已經是蘇聯內務部主要負責人,而臭名昭著的“古拉格”(ГУЛаг)之建立,便是他的一個突出“政績”。“ГУЛаг”是“Глáвноеуправлéние лагерéй и колóний”(內務部勞改總局)之簡稱,1930年4月25日正式成立,1960年1月13日結束,30年時間裏共有幾百萬人在遍布蘇聯各地的勞改營囚禁勞改。

不少古拉格囚犯被派去參與20世紀30年代蘇聯重大工程的建造,1933年7月15日雅戈達獲授列寧勛章,便是表彰他對修築白海-波羅的海運河的傑出貢獻。修築那條運河用的就是15萬名古拉格囚犯。勞役繁重(沒有什麽機械,基本上靠人力),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又差,從開工到建成,20個月時間裏竟有超過2萬5千人死亡。運河全長227公裏,其中人工挖掘部分48公裏,平均每公裏付出520條生命的代價。繼白海-波羅的海運河之後又開掘莫斯科-伏爾加運河,用的仍然是古拉格囚犯,不過這一次尚未完工,雅戈達的內務人民委員職務就被尼古拉·葉若夫(1895—1940)取代,並且坐在了第三次審判的被告席上。曾幾何時他指控別人的那些罪名(人民公敵、納粹德國間諜、托洛茨基分子和陰謀篡權者),現在都用在了自己頭上。1938年3月14日(一說15日),他和布哈林等人一起被槍決。

繼任的葉若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他擔任內務人民委員期間“大清洗”達到高潮,僅1937、1938兩年就有約130萬人被逮捕,其中超過一半(档案數字是681,692人)被處死。這樣的事發生在和平年代,能不令人發指?作為比較,沙皇統治有記錄的85年時間裏(1825至1910年)處死的政治犯是3,932名。葉若夫個子矮小(身高151厘米),得到“嗜血侏儒”的諢號。1937年12月20日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日子,那天為慶祝內務人民委員部建立20周年在莫斯科大劇院舉行隆重集會,他的大幅畫像掛在斯大林畫像旁邊,與會者以長時間熱烈鼓掌向他表示敬意。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阿那斯塔斯·米高揚(1895—1978)號召大家:“向葉若夫學習,學習他怎樣向斯大林同志學習、按斯大林的方式工作。”

但是好景不長,1938年4月6日葉若夫受命兼任蘇聯水運人民委員。8月22日,斯大林的格魯吉亞同鄉拉夫連季·貝利亞(1899—1953)成為他在內務部的副手。11月25日,據說是按照葉若夫自己的請求,他被解除內務人民委員職務,1939年3月3日又被解除一切職務,4月10日被秘密逮捕,關在莫斯科城南蘇哈諾夫卡監獄,那是他很熟悉的專為“特別危險的人民公敵”建立的監獄。1940年2月2日,葉若夫在貝利亞的辦公室受審,兩天後即被槍決。有趣的是,13年後(1953年12月24日),同樣命運也降臨到貝利亞頭上。

在三次莫斯科公開審判之外,還有許多聯共(布)早期重要人物也都在“大清洗”中罹難,不能都說,只舉數例:

安德烈·布勃諾夫(1884—1938),聯共(布)中央首次設立政治局的7名委員之一(其他6人為列寧、加米涅夫、索科爾尼可夫、斯大林、托洛茨基和季諾維也夫),後來擔任過中央書記處書記、紅軍政治部主任、教育人民委員,1937年11月被開除出中央委員會,1938年8月1日被處死。

揚·魯祖塔克(1887—1938),拉脫維亞人,1923—1926年和1934—1937年為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6—1932年為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1923—1924年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24—1934年任運輸人民委員,1926年任人民委員會副主席,1937年5月24日被捕,1938年7月29日被槍決。

聯共(布)中央書記處開始設立於1917年8月6日,捷爾任斯基·馬特維·姆蘭諾夫(1873—1959)、雅科夫·斯維爾德諾夫(1885—1919)三人為書記,阿道夫·越飛(1883—1927)和葉蓮娜·斯塔索娃(1873—1966)為候補書記。1922年4月3日斯大林進入書記處並擔任新設的“總書記”。據米高揚回憶,1924年列寧逝世前曾經建議由魯祖塔克取代斯大林擔任總書記。

越飛是出生在克裏米亞的猶太人,曾經出使中國,與孫中山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他和托洛茨基關系密切,十月革命前兩人一起編輯過《真理報》和《前進報》。蘇俄成立後,托洛茨基、格奧爾基·契切林(1872—1936)相繼擔任外交人民委員,他均任副職。1927年托洛茨基以“反黨”罪名被開除黨籍,11月16日越飛在莫斯科一家醫院自殺身亡。

尼古拉·烏格蘭諾夫(1886—1937),1924—1928年任聯共(布)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1924年8月任聯共(布)中央書記處書記,1926年1月1日當選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1930年任勞動人民委員,1937年5月31日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