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馬其諾防線:愚蠢的傑作造就希特勒聲望

波蘭戰事結束之快是普魯士將軍們料想不到的,更讓他們難以相信的是法國戰役也打得那麽順利。波蘭戰役中德軍占有明顯優勢,法國戰役中雙方實力其實是旗鼓相當的,兵力均為330萬左右,火炮和坦克英、法(以及荷蘭和比利時)占優(火炮13,974對7,378,坦克3,383對2,445),飛機則德軍占優(5,638對2,935)。德國人把那個戰役稱為“進軍西方”(Westfeldzug),因為盡管主要目標是法國,但卻是從5月10日進攻盧森堡、荷蘭、比利時開始的。不但普魯士將軍們支持,就連普通百姓大多也視之為洗雪一戰“國恥”的行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伐利亞步兵團下士希特勒正是在比利時境內和英國軍隊打仗,許多地方他都用自己雙腳一步一步丈量過,對這個戰場的情況不能說不熟悉。不過這次德國軍隊沒有走上次大戰那條進攻路線,因為希特勒采納了“A集群”參謀長埃裏希·馮·曼施坦因(Erich von Manstein,1887—1973)頗富冒險精神的建議,以阿登森林(Ardennes Forest)為主攻方向。那是法國、比利時、盧森堡相鄰地區的一片丘陵地帶,林木繁茂。當曼施坦因提出那個進攻計劃時,普魯士將軍們大多表示反對,因為那裏不利於裝甲部隊行動。然而,正因為法國和英國也持同樣看法,不會想到德國軍隊會從那裏發起主攻。

這個選擇充分體現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5月12日德軍突破阿登地區法軍十分薄弱的防線,傍晚時分就到達繆斯河畔的色當(Sedan),第二天便跨過繆斯河(Meuse,佛萊芒語稱Maes,荷蘭語稱Maas),14日荷蘭軍隊投降。20日德國坦克部隊開進索姆河口的阿布維爾(Abbeville),那是交戰雙方都不會忘記的地方,1916年索姆河戰役(Battle of the Somme)中英國軍隊在世界軍事史上首次使用了坦克。那次戰役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的一個轉折點,但正是在這裏,德軍截斷了英、法兩國軍隊的退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10天時間裏竟然沒有一名法國將軍率領部下打過一場勉強稱得上“頑強”的仗,許多部隊沒怎麽打就投降了,以致隆美爾可以不遵從上級命令“冒進”,不繳投降法軍的槍械,命令他們讓開大路,向後續部隊繳械。整個法國戰役,英、法兩國值得稱道的只有敦刻爾克的“勝利大逃亡”。英國軍隊幸運地把22萬多名官兵撤回大不列顛,但損失了全部重裝備。法軍也有11萬多人撤往英國,不過仍有4萬多人被俘。

6月14日德軍攻占巴黎。兩天後,拒絕向德國投降的法國總理保羅·雷諾(Paul Reynaud,1878—1966)因為得不到軍界支持而被迫辭職,由曾經在1916年成功保衛色當、這時已經84歲高齡的老元帥亨利·貝當接任。然而6月22日,這位昔日的英雄上任還不到一周,就做了前任掛冠離去不願做的事:向入侵者投降。7月2日在法國中部小城維希建立起德國侵略者卵翼下的傀儡政府,統治約占法國本土面積的五分之三且不直接由德國人管理的地區。根據貝當的命令,主張抵抗的前總理雷諾被逮捕並被送往德國監禁,後來轉到奧地利,1945年5月7日才得盟軍解放。10月3日通過一項法案,將猶太人從軍隊、新聞界、商界和工業界排除出去,法國軍隊便有9名將軍因為是猶太人而被逐出。此後在迫害猶太人上成為最“緊跟”納粹的國家。

1940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雄、法國元帥貝當與當年的“奧地利下士”希特勒。

1941年11月,馮·克魯格元帥在蘇聯檢閱參加入侵蘇聯的維希法國第638步兵團。

當年法國迅速投降的消息傳來,許多中國人不敢相信是真的,因為一直期待看到法國人高唱《馬賽曲》抗禦納粹德國入侵的一幕。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中國人民曾經盼望有一首“自己的馬賽曲”,田漢和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據說就是出於這樣的願望。後來同盟國軍隊反攻時,貝當逃往德國,又去了永久中立國瑞士,不過還是被送回法國以叛國罪受審。他被判處死刑,但因年邁減為終身監禁,1951年死在布列塔尼海岸外一個名叫“Ile d'Yeu”的小島上。“二戰”期間,法國的維希政府、挪威的吉斯林政府、中國的滿洲國政府和汪精衛政府,在投降賣國上可以一比。而在它們中間,維希政府又堪稱佼佼者,它甚至派出軍隊參加納粹德國對蘇聯的侵略。

法國戰役期間,希特勒一直乘專列在離前線不遠的地方就近指揮,戰事結束後在比利時和法國觀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舊戰場,在巴黎逗留幾個小時,到了著名的凱旋門,還到巴黎北郊貢比涅森林,走進那節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簽署投降協定的車廂,在當年受降者、法國元帥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1851—1929)坐過的椅子上坐了一會兒。歸程專門到法德邊界觀看了法國下大力氣修築的舉世聞名的馬其諾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