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誰炮制了“隆美爾神話”(第3/6頁)

第6集團軍被包圍以後,盡管力量已經大大削弱,德國空軍還是進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空中補給與人員撤離行動,總共撤離3萬余人(其中傷員24,760人,後勤、技術支持等非戰鬥人員5,150人)。那是非常不容易的,當時德國的運輸機還只能算中型飛機,用得最多的容克斯Ju 52型三引擎運輸機一次只能運送18名士兵,或者12名傷員。由於已經損失了蘇聯戰場上四分之三的運輸機,不得不把許多轟炸機改作運輸機使用,其結果,在損失274架運輸機之外又損失了165架用於運輸的轟炸機。在此期間,為保證斯大林格勒前線空軍的油料供給,不但減少了國內飛行員的訓練飛行,還減少了其他戰場飛機出動的次數。這便影響到阿拉曼戰場,隆美爾(Erwin Rommel,1891—1944)幾乎沒有得到德國空軍的支援,他的參謀長弗裏茨·拜爾萊茵(Fritz Bayerlein,1899—1970)就說:“希特勒需要把他拿到手的每一架飛機都用於蘇聯前線”。

斯大林格勒市中心俯瞰全城的馬馬耶夫崗(Мамаев курган,軍用地圖上標為“102.0高地”),作為控制整個城市的制高點,是兩軍爭奪最激烈的地方。雙方炮火不知道把它“犁”了多少遍,戰後發現那裏每平方米土地炮彈等金屬碎片竟達500至1,250片。後來蘇聯把那個山岡建為紀念地,中心是巨型塑像“祖國母親在召喚”。塑像本身高52米,所持之劍長33米,總高度85米。從山岡下到塑像前共200級台階,象征斯大林格勒戰役浴血奮戰的200天(從1942年7月德軍“B集群”發動以斯大林格勒為目標的戰鬥算起)。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蘇兩軍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德軍第6集團軍和蘇軍第62集團軍只是其中一部分,不過二者都參與了戰役全過程,而且是城市巷戰的主力,它們的歷程具有代表性。保盧斯指揮的第6集團軍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集團軍級單位,比德國一般集團軍大兩倍;蘇軍第62集團軍則是二戰期間新組建的隊伍。1942年5月蘇聯“大本營”組建總預備隊,其中第7預備集團軍後來被派往斯大林格勒,更名為第62集團軍。由於表現突出,戰役結束後(1943年4月)改稱第8近衛集團軍(即榮獲列寧勛章的第8近衛集團軍)。

與斯大林格勒戰役形成鮮明對比,阿拉曼戰役軸心國軍隊以裝備落後、戰鬥力不強的意大利軍隊為主,隆美爾指揮的“德國非洲軍”(Deutsches Afrikakorps)只有區區3個師,這個兵力與斯大林格勒戰場完全不能相比。此外,當時在北非的德軍名義上還受意軍指揮,不過德軍統帥部對隆美爾有指示:“不投入對德國無意義的戰鬥。”德意兩軍實際上處於一種微妙的合作狀態。

1945年7月12日,蒙哥馬利(前排右二)與朱可夫(前排左二)、索科洛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等人在柏林勃蘭登堡門前

阿拉曼戰役中指揮英軍(包括澳大利亞、南非、印度和新西蘭軍隊)的伯納德·蒙哥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1976)一戰成名,後來晉升元帥並被封為“阿拉曼子爵”,與蘇聯的格奧爾基·朱可夫(1896—1974)、美國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一起,被看作“二戰”盟軍最著名的三位統帥。

盡管阿拉曼戰役不能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相比,蒙哥馬利仍不愧為“二戰”中英國最傑出的將領,而他最應該為人們記住的恐怕是那直到今天似乎仍可作為對一些人提醒的名言:

戰爭法則第一頁第一條:不要向莫斯科進軍!

阿拉曼戰役也以坦克戰聞名,但雙方坦克都以較老的型號為主。蒙哥馬利的“坐騎”便是美國1941至1942年12月生產的“格蘭特坦克”(Grant)。

“格蘭特坦克”高大笨重,重27噸,用51毫米厚的鋼板做裝甲。車身高3.12米,兩側有車門,進出方便,但目標大,容易被擊中。公路上最高時速42公裏,野地時速僅26公裏。主炮側置,雖然口徑較大(75毫米),但炮筒短,而且只能向前方射擊。副炮置於車頂旋轉炮塔內,雖然可以向各個方向射擊,但口徑只有37毫米。鑒於實戰中表現不佳,1943年美國便不再生產,改而生產“謝爾曼坦克”(Medium Tank M4 Sherman),它得名於美國內戰中的著名將領威廉·謝爾曼(William Tecumseh Sherman,1820—1891),重30噸,裝甲厚63毫米,高2.74米,火炮口徑75毫米,最高時速40~48公裏。

阿拉曼戰役英軍司令官蒙哥馬利乘用的美國“格蘭特坦克”,現陳列於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格蘭特坦克”是一種中型坦克,得名於美國內戰期間聯邦軍總司令、後來連任兩屆美國總統(1869—1877年)的尤利西斯·S·格蘭特將軍(Ulysses S. Grant,1822—1885)。這種坦克美國總共生產了6,258輛,其中的2,855輛根據《租借法案》給了英國,而它首次投入戰鬥便是在1942年的北非;另有1,386輛給了蘇聯,紅軍戰士對它評價不高,給它起了一個諢名“БМ-6”,意思是“六人集體墳墓”,因為這種坦克可以容納六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