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渾然應答 道盡糊塗

糊塗六言

整個鴻門宴,項羽一共說了六句話:

1.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2.壯士,賜之卮酒;

3.賜之彘肩;

4.壯士,能復飲乎;

5.坐;

6.沛公安在。

第一句話,斷送了曹無傷的性命;

第二句話,表明項羽完全不理解樊噲闖帳的真實目的,反倒欣賞起了樊噲的勇武;

第三句話,樊噲的闖帳壞了範增的大事,項羽竟然渾然不知;

第四句話,繼續欣賞樊噲的勇武;

第五句話,一個“坐”寫盡了項羽的政治幼稚;

第六句話,一句“沛公安在”,道盡項羽糊塗。

可以說,直至鴻門宴結束,項羽始終未能認識到劉邦是秦朝滅亡之後與他爭奪天下的真正對手。因此,宴前、宴中都錯失了消滅劉邦集團的大好時機。

以上我們討論了項羽政治幼稚的第一個表現,就是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知道劉邦是他真正的政治對手。鴻門宴是第一個例證。

總被忽悠

下面我們補充論證項羽政治幼稚的第二個例證。

鴻門宴結束了。劉邦忽悠住了項羽,躲過了鴻門宴前的軍事打擊,也避開了鴻門宴中的行刺,在接下來由項羽主持的大分封中,劉邦又分到了巴郡、蜀郡、漢中郡,號為漢王。

項羽完成了大分封之後,回到西楚國的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沒有得到分封的田榮率先驅逐、殺死項羽分封的三位齊王,自立為齊王。劉邦重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占關中。此時,項羽面臨東西兩方面的叛亂,東面是田榮,西面是劉邦。項羽何去何從?應當先剿滅誰?

劉邦為了迷惑項羽,給項羽傳達了兩條信息:一是向項羽保證,自己該當關中王而沒有當上,因此想得到關中,達到這一目的就會立即罷手,絕不敢向東侵占項王的地盤(乃遺項王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二是把“齊梁反書”送給項羽,向項羽告發齊、梁想要與趙國聯手起來滅楚(又以齊梁反書遺項羽曰:齊欲與趙並滅楚)。齊是自立為齊王的田榮,梁指彭越。這封信應當是田榮、彭越想聯合劉邦一塊兒反叛項羽的一封信。此時劉邦已經攻占了三秦之地,占據了關中,還要表明自己沒有非分之想。項羽相信了劉邦確實是只想得到關中的謊言,於是放棄了攻打關中的想法,將兵鋒指向了齊地的田榮(楚以此故,無西意,而北擊齊)。項羽到此時還不知道劉邦的目的是整個天下,還誤以為齊地田榮是主要敵人。

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擊彭越。彭越敗蕭公角等。

在關中,另外兩個被封的秦王早已歸降了劉邦,只有章邯堅守了十個月,他在等項羽,等項羽殺回關中時做內應,但是,他始終沒有等來項羽。項羽誤以為成不了大氣候的齊地田榮是最大威脅,於是出兵齊地,而沒有及時出兵關中,將劉邦逐出關中或加以消滅,致使劉邦在關中坐大坐穩,將關中變為他與項羽對決四年的大本營。

直至劉邦站穩關中,又揮師東進,占領了西楚國的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項羽這時才意識到劉邦這老小子是自己真正的敵人,但是,此時離鴻門宴已達半年之久了。

可見,項羽不僅在鴻門宴上認識不到劉邦是自己真正的敵人,而且,在劉邦占了關中之後還認識不到劉邦的危害之大。等劉邦攻占了自己西楚國的國都,他才認識到劉邦非同小可,是真正的敵人;但是,為時太晚了。

從上述分析可知,項羽在政治上實在是幼稚得可笑。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都認識不清,還談什麽取天下呢?

鴻門宴是項羽一生事業成敗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項羽節節勝利,走上了當時政治舞台的中心;鴻門宴之後,項羽一錯再錯,苦戰四年,兵敗烏江。劉邦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忽悠住項羽,是因為項羽在政治上太幼稚,是因為劉邦看透了項羽的政治幼稚。

所以,整個鴻門宴只說明了一點,就是項羽的政治幼稚。

項羽的政治幼稚,不僅僅表現在認識不到誰是自己的敵人,在其他問題上也同樣表現出來。

誅殺義帝

誅殺義帝是項羽政治幼稚的第二個表現。

義帝的“義”就是“假”,就像“義父”“義子”的“義”一樣。

立義帝是範增的意見,這個意見本身就存有重大缺陷授人以柄。

項梁起兵反秦之後,主動權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範增錯誤地總結了陳勝失敗的教訓,認為其失敗的原因是不立楚國君王之後,要求項梁立楚王的後代為王。項梁誤信了範增的意見,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仍號稱懷王。當時熊心正在為人牧羊,稀裏糊塗地就成為新的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