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盜陵毀陵之謎(第3/5頁)

秦二世末年天下的形勢是由陳勝、吳廣發起的反秦大起義已經進入高歌猛進的時段,大秦帝國的滅亡已經不可逆轉。周文率領的義軍也已經攻入關中。

雖然後來周文被章邯打敗退出關中,但是,天下的形勢對大秦帝國而言,非常不樂觀。在太秦帝國行將崩潰之時,對秦始皇陵的守護必然會受大局的影響而不可能再安如磐石,常言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信哉斯言。

王充的話可信不可信呢?不好講。

為什麽?

王充作為一名學者尚不至於信口雌黃。他這樣寫,必有所據。只是他的根據我們今天已經不得而知罷了。

但是,王充《論衡》的記載帶來了兩大問題:

一是盜掘秦始皇陵的真是“天下盜賊”嗎?

二是王充的記載和《史記》、《漢書》中劉邦指責項羽盜墓相矛盾,這該如何解釋呢?

先來說說盜掘秦始皇陵的是不是“天下盜賊”一事。《史記》與《漢書》這兩部信史都借劉邦之口指責項羽入關後盜掘秦始皇陵,現在又冒出一個“天下盜賊”挖開了秦始皇陵。“天下盜賊”是誰?我認為,這個“天下盜賊”是指攻入關中的反秦義軍。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再舉出三條文獻。

成書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的一部著名類書《太平禦覽》有三處明確記載了盜掘秦始皇陵的事件:

《太平禦覽》卷八百二十一引《皇覽》日:“關東賊發始皇墓,中有水銀。”

《太平禦覽》卷四十四驪山《三輔故事》日:“始皇葬驪山,起陵高五十丈,下錮三泉,周回七百步。以明珠為日月,魚膏為脂燭,金銀為鳧雁,金蠶三十箱。四門施徹,奢侈太過。六年之間,為項籍所發。放羊兒墜羊冢中,燃火求羊,燒其槨藏。”

《太平禦覽》卷八百六十九引《三輔黃圖》日:“秦始皇葬驪山,六年之間,為項籍所發。牧羊兒墮羊冢中,燃火求羊,燒其槨藏。”

《太平禦覽》是一部類書。所謂類書,即是分類記載歷代人文資料的一種大型書籍,當時編纂這類書是專門給文人寫詩為文查找典故而使用的。

《太平禦覽》雖成書於北宋,但它的絕大多數資料卻是從前代類書中獲得的。類書的資料有出處,並非信口編撰;但是,古人編輯類書,不像今人這麽嚴謹,往往輾轉抄襲。所以,《太平禦覽》的材料我們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未可全信。

在《太平禦覽》有關盜掘秦始皇陵的三條記載中,有兩條關於項羽盜掘,一條記載是“關東賊發始皇墓”。關於項羽盜掘一事,我們前文已就漢代文獻進行了考察,這裏不再贅述。其中,《太平禦覽》第一條記載的“關東賊”值得我們關注,這裏所記的“關東賊”就應當是王充《論衡》記載的“天下盜賊”。

“天下盜賊”盜掘始皇陵寢,有這種可能嗎?

秦二世二年(前208)冬,陳涉的部將周文率領數十萬大軍攻入關中,到達戲水之西(今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附近),這一事件立即震驚了秦二世。

因為戲水距秦始皇陵非常之近,距秦都鹹陽也不遠。秦二世破例召集秦廷朝議,少府章邯建議立即釋放修秦始皇陵的“酈山徒”,發給兵器以應對起義軍。秦二世立即批準章邯的建議,章邯率領這支軍隊迅速擊敗周文的軍隊。

周文被迫退出函谷關,章邯乘勝追擊,周文在澠池戰敗自殺(二年冬,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十萬。二世大驚,與群臣謀日:奈何?少府章邯日:盜已至,眾強,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擊破周章軍而走,遂殺章曹陽)。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上述記載,周文率領關東義軍進入關中,立即遭到大秦帝國章邯部的迎擊,並因戰敗而退出函谷關。但是,章邯並沒有給周文以喘息之機,而是乘勝追擊,周文再戰再敗,最終在澠池自殺。

如果說真是“關東賊”(天下盜賊)盜掘了秦始皇陵,就連帶產生了兩個問題:

周文有時間去盜掘秦始皇陵嗎?

周文有力量去盜掘秦始皇陵嗎?

先談第一個問題,盜掘時間。我覺得周文沒有時間盜掘秦始皇陵。

其一,秦二世不許。

周文統兵攻入函谷關,這對大秦帝國來說是天字第一號的大事件,如果說在此之前秦二世還不願意面對關東的大規模民變,但是,到了周文率兵攻入函谷關,秦二世的態度立即發生了重大變化。他不但承認了關東巨變的局勢,還召開了禦前會議,采納章邯的意見,立即授權章邯率領“酈山徒”平叛。對於秦二世來說,關東巨變現在成了他最為關心的國家大事。秦二世再昏庸也會意識到這場來勢洶洶的起義對大秦帝國的危害之大,必須全力應對,因此,秦二世不可能給周文時間從從容容地去挖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