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盜陵毀陵之謎(第4/5頁)

其二,章邯軍不許。

對付周文軍隊的主力即是“酈山徒”,他們原本在酈山修秦始皇陵。這些人被特許參戰,並發了武器,周文的軍隊即使想去盜掘秦始皇陵,恐怕也不能得逞。這批武裝起來的“酈山徒”具有很強的戰鬥力,一上手就打敗了順風順水的周文大軍。周文在西征的路上一直是凱歌高奏,從未遇到過真正頑強的抵抗。眾多百姓的積極參軍參戰,使周文順利攻入函谷關。但是,一進入關中,就遇到章邯率領的以“酈山徒”為主的軍隊,被打得喘不過氣來。此時的周文哪還有精力去挖墳掘墓啊?勝敗、生存成為周文的第一要務。所以,周文即使想盜墳掘墓,章邯大軍也不允許。

再談第二個問題,盜掘力量。

周文率部進入關中之時,確實有兵數十萬。但是,章邯率領的由“酈山徒”武裝起來的秦軍很快就迎了上來。周文軍隊大敗於秦軍,可見周文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周文之所以順利進軍關中主要是沿途百姓大力擁護,各地秦軍毫無戰鬥力所致。一旦遇到章邯,遇到章邯所率領的真正有戰鬥力的秦軍,周文軍隊的弱點立即暴露出來了。所以,第一仗即大敗,然後是一敗塗地,直至最後兵敗自殺。如果還有一點殘存的希望,周文都不會走此絕路。

可見,周文最後是山窮水盡了。因此,進軍關中立即遭遇新組建卻有著強大戰鬥力的秦軍的周文,根本不可能分兵去盜掘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修得高大堅固,豈是匆匆忙忙敗逃關中的周文能夠從容盜掘了的?等不到周文挖秦始皇陵,章邯已給周文挖好了墓。

除了項羽和“天下盜賊”之外,文獻記載中還提到無名氏盜掘秦始皇陵一事。

比如唐代中期兩位詩人鮑溶和白居易,他們都寫下了關於盜掘秦始皇陵的詩篇:

鮑溶《經秦皇墓》詩日:

左崗青虬盤,

別為一天地。

山河一易姓,

哀哉送死厚,

右坂白虎踞。

下入三泉路。

萬事隨人去。

乃為棄復具,

誰識此中陵,

珠華翔青鳥,

白晝盜開陵,

死者不復知,

祖龍藏身處。

玉影耀白兔。

玄冬火焚樹。

回看漢文墓。

其中,“山河一易姓,萬事隨人去。白晝盜開陵,玄冬火焚樹”四句即指秦始皇陵被盜一事。但是,盜掘人是誰,詩篇中並未交代。

白居易在著名的“新樂府五十首”中的《草茫茫》(作者自注:懲厚葬也)一詩也談到秦始皇陵被盜掘一事:

草茫茫,土蒼蒼。

蒼蒼茫茫在何處,

墓中下涸三重泉,

下流水銀象江海,

別為天地於其間,

一朝盜掘墳陵破,

可憐寶玉歸人間,

奢者狼藉儉者安,

憑君回首向南望,

驪山腳下秦皇墓。

當時自以為深固。

上綴珠光作烏兔。

擬將富貴隨身去。

龍槨神堂三月火。

暫借泉中買身禍。

一兇一吉在眼前。

漢文葬在灞陵原。

白詩和上述鮑詩一樣,“一朝盜掘墳陵破,龍槨神堂三月火”到秦始皇陵被盜掘,至於盜掘人是誰,同樣沒有交代。

詩人作詩,不像學者考據,點到為止。

我認為,像鮑溶、自居易,作為詩人寫詩,完全是抒其感慨,盜掘秦始皇陵的人是誰。我們姑且稱之為無名氏吧。

二句只談不會關注在項羽、“天下盜賊”、無名氏三種人之中,項羽盜掘說影響最大。

南宋朱熹的《綱鑒易知錄》也說,“羽引兵西屠鹹陽”,“掘始皇帝冢”。

由於班固、酈道元、朱熹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大家,他們說的話自然跟風者甚多。所以,項羽盜掘秦始皇陵之說得到了廣泛的流傳。但是,依據上面我們的考察,項羽盜墓之說是不可信的。

與盜掘說並行的還有另一種說法,即毀陵說。

最早記錄毀陵說的是《漢書·劉向傳》。這條文獻我們前文已經引述:

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成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

這條文獻揭櫫了一場有關秦始皇陵的毀陵事件。

劉向說,項羽燒了秦始皇陵的“宮室營宇”,去始皇陵的人都看見了始皇陵被盜的現場。後來又有放羊娃的羊走丟了,掉進了秦始皇陵,放羊娃為了尋找丟失的羊誤人陵墓。放羊娃點火照明,意外失火,燒了地宮中的棺槨。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渭水》在前文所引的“項羽入關發之(指始皇陵),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之後,還有下面一句記載:“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酈道元說,項羽盜掘始皇陵之後,放羊娃為了找羊,又因點火取光而誤燒了始皇陵的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