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第5/60頁)

王世充又一次敗了,而且非常狼狽,比以往兩次失敗都要狼狽,他的自尊心告訴他,他已經沒臉再去見楊侗了,沒臉再回東都了,他選擇北奔,去河陽(河南省孟州市)。屋漏偏逢連夜雨——是夜,疾風寒雨,軍士涉水沾濕,道路凍死者又以萬數。(淹死萬余,凍死萬余,王世充仗打得也算很有才了)

一個字概括——慘!王世充雪恥不成,又添屈辱。

王世充逃到河陽後,上表請罪,表示此仗輸那麽慘,實在罪不容誅,要越王重加治罪。結果越王怎麽做的呢?一如既往——優撫:越王侗遣使赦之,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安其意。

有人說楊侗是不是太窩囊?應該這麽說,這是一種聰明的“窩囊”。眼下,王世充雖然屢戰屢敗,但是,東都能跟李密對抗的,也只有他;因此,為了穩住王世充,為了不讓他有異心,就算窩囊一點,也是沒有辦法的。

此戰過後,李密的聲勢算是達到了真正的巔峰,擁軍三十萬,幾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架勢。當時段達、韋津就率軍出擊,結果還沒打,一看李密軍隊那陣勢,先嚇怕了,然後就開溜,最後被李密一通掩殺,段達撿了條命,韋津戰死了。

於是偃師、柏谷及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檢校河內郡丞柳燮、職方郎柳續等各舉所部降於密。竇建德、硃粲、孟海公、徐圓朗等並遣使奉表勸進,密官屬裴仁基等亦上表請正位號。

已經開始有人勸進了,尤其是竇建德也開始勸進了,但是,李密有沒有接受呢?沒有。為什麽呢?因為沒有攻下東都。

李密是個明白人,當皇帝這種事,可不是鬧著玩的,這是會成為眾矢之的的,沒有穩固的根據地,貿貿然就登基,只會有一個下場——死,所以,這種行為稱之為——找死。這是政敵們的糖衣炮彈,李密當然不會被打倒。

李密的擔心有沒有道理呢?有。因為東都這個地方,乃是四戰之地,在宇文化及領著江都驍果浩浩蕩蕩開過來之前,已經有另一派勢力過來打了個呼哨——誰呢?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

英雄悲歌之李密Ⅲ——痛苦的主角

該年正月二十二日,李淵派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當左翼和右翼指揮官,前來東都“增援”。之所以用“增援”這個詞,是因為李淵當時還沒有徹底撕破臉皮,表面上看,他還是隋朝的忠臣,他只是丞相,他尊奉的皇帝是楊侑。

當然,“增援”這個詞,也只有李淵有臉皮用,全天下的人,包括東都的政府部隊,都知道,要李建成和李世民來“增援”,這叫引狼入室。於是,該年四月,當李建成率軍抵達東都時,東都政府給李建成送上了一道名菜——閉門羹。

李建成倒也也挺牛逼,還派人去做說服工作,表示我們真是來“增援”的,但是好說歹說,東都政府也依舊認為,李建成不是來“增援”的,而是來“打劫”的,於是,接茬不理他們。

李建成來了,李密自然也要有所表示。但是,李密比東都政府高明得多,他看穿了李建成的心思——李建成此來,既不是“增援”,也不是“打劫”(東都政府顯然還沒傻到要把李淵父子當盟友的地步),而是來“試探”和“示威”的。所謂“試探”,是來看看東都的局面到底如何,有沒有可能立即對關中形成威脅,現在的答案是——東都一團亂麻,顯然沒空管關中;所謂“示威”,是要讓東都的各派勢力看看,李家軍不是好惹的,不要輕易去關中觸黴頭。

既是“試探”和“示威”,李建成就不會真跟李密大打出手,李密也不會真跟李建成決戰,於是,李密只是派兵象征性的前去攻擊李建成,而後,雙方部隊稍作接觸,就各自撤退。李密此舉是為了警告李建成——東都是我的地盤,你別來摻和;而李建成則回答——我就是來看看,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別擔心。

但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到來,終究還是給東都城內帶來些影響。由於王世充屢戰屢敗,李密如日中天,東都政府的局勢非常不理想,於是,就有一些人,準備拋棄隋朝這條破敗的大船,轉而去投效李氏兄弟。

東都城內有人要棄船,李氏兄弟準備接收嗎?李世民給出的回答是:“新定關中,根本未固,懸軍遠來,雖得東都,不能守也。”

李世民這番話就道出了他和老兄率軍前來東都的本意——“新定關中,根本未固”,這意味著,在李世民看來,眼下他們的首要任務,是穩固根據地,而不是開疆辟土;“懸軍遠來,雖得東都,不能守也”,這意味著,李氏兄弟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要奪取東都,因為他們知道不可守;既是如此,他們來幹什麽呢?還是那四個字——“試探”和“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