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統一六國篇始皇帝的追夢歷程(2)(第3/4頁)

高手對決勝負決於一念之差,作為和李牧同時代的傑出軍事統帥,王翦知道這次和李牧的對決將是他人生中最華彩翩然的一戰,無論是樹立一座不朽的豐碑,還是魂歸墳冢,他都無怨無悔,戰國軍事愛好迷也都期待欣賞這場高水平的軍事對抗賽,然而此戰卻在歷史老人這位高明導演的安排下戲劇般地結束。

秦國攻趙的傳統作戰模式就是兵分兩路,這次王翦沒有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依然克隆傳統模式,南北對攻,北路大軍由王剪率領,出上黨、過井阱、翻太行以擊趙國,南路大軍由楊瑞和統領,驅河內之兵,渡漳水直插趙國腹地。他的作戰思想和以往相同,就是想讓趙軍在兩路夾攻下首尾不得兼顧。

按軍事實力進行換算,秦、趙兩國的綜合國力相差不是一點半點,雖然趙國曾在秦、趙之戰中占過幾次便宜,但那都不是真正的實力對抗結果,尤其是這次趙國又遇到荒災,戰局應該呈現趙國紛紛敗退的戰局才對,然而李牧卻依靠長城之險和秦軍玩起了拖字訣,讓秦軍陷入有勁使不出的苦惱境地。

據後來的軍事專家分析,李牧同秦軍的對抗中,李牧據險而守的戰術應該是最先進、最有效的,如果一直據險而守,估計秦國也承擔不起那麽大的戰爭消耗,最終會不戰而退。在秦軍撤退的過程中如果再能找準機會,秦國還有失敗的可能。可令人遺憾的是,李牧正在專心對抗秦軍過程中,趙國內部卻出了問題。

秦在統一六國進程中從來迷信軍事對抗,就在戰士前線拼殺時,始皇帝在鹹陽也沒有閑著,眼看秦軍強攻數月卻不得寸功,整日和一幫智囊聚在一起對老牌釘子戶李牧進行分析,甚至還邀請頂級軍事專家尉繚商討破趙良策,可就這樣仍然沒有找到李牧的軟肋,這讓始皇帝非常頭疼,可見李牧的軍事才能多麽卓越。

危難思英雄,始皇帝對李牧無計可施之時,想起了老牌挑撥離間工作者範雎,他向眾人深情地回憶起了範雎在隱蔽工作中作出的卓越貢獻,想當年為了讓秦軍脫離攻趙不力的泥潭,他用流言蜚語迫使趙成王臨陣換帥,調走老將廉頗,招致趙國長平之敗,就在他深情回憶之際,兵法專家尉繚大吼一聲:“李牧可破矣!”

尉繚從範雎利用流言蜚語讓趙國換將的經典案例中,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對付李牧的好辦法——調走李牧。他的這一靈感讓眾人嗤之以鼻,如果直接命令能讓李牧調走,除非是李牧精神有毛病才有可能,再想使用當年調走廉頗的計策,趙國肯定已經有了免疫能力,顯然不行。

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尉繚在始皇帝面前為秦國大臣們上了一堂精彩的兵法講座。他告訴人們在戰場上頭腦簡單的人、過分愛惜生命的人、容易沖動的人、重情重義的人和治軍嚴謹愛護百姓的人如果為將,必然會給戰場帶來毀滅性的傷害,這些理論讓始皇帝都感覺到迷迷糊糊,心想你說這些內容能給打敗李牧帶來什麽作用呢?

軍事專家尉繚在講完軍事課後,發現學生始皇帝領悟能力較差,又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了講解,人無完人,李牧雖然是當世名將,但剛才講的這五種危險性格李牧占了兩種,分別是過分愛護百姓和重情重義,這些人性弱點肯定會導致李牧出現旁人難以察覺的軟肋,只要找到他的軟肋,打敗李牧易如反掌。

尉繚運用兵法理論對李牧進行的分析讓始皇帝感到很迷茫,任你把兵法講爛仍然是紙上談兵,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該打不過李牧仍然打不過。想把李牧調走,可沒有合適的陰謀詭計,挑撥離間已經用過,用美人計吧!據情報分析李牧好像有點性冷淡。尉繚面對始皇帝狡詐的一笑,說對付李牧只需用小人計即可。

拋開道德不說,做小人的好處真不少,古人雲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見小人一般不會受到人們騷擾,而且每次事件都能昧著良心得到很多實惠,這也是千百年來小人不絕的原因。說起小人,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小人郭開,憶往昔就是他搬弄是非讓廉頗客死他鄉,這次尉繚又想利用一下他的小人品德致李牧於死地。

郭開憑著自己對小人事業的鉆研和實踐,成了國際小人界的一名旗幟,名氣之大讓始皇帝都怦然心動。因此當尉繚提出利用郭開的特殊功能,派人攜重金登門拜訪,共商以小人之術除掉李牧的計策時,始皇帝那是滿口答應,馬上下撥專項資金用於行動。

始皇帝派遣使者攜帶巨額支票和郭開進行了聯系。在郭開熱情的接風宴上,使者提出,讓郭開給趙王遷吹吹風,李牧和司馬尚有謀反的跡象,不宜在前線領兵。巨額支票的回報和始皇帝的垂青讓郭開倍感榮幸,本身挑撥離間陷害忠良就是他的專業,他馬上答應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