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統一六國篇始皇帝的追夢歷程(2)(第4/4頁)

郭開秘密策劃對李牧下手,在他的精密策劃下,他向趙王遷匯報說自己已經得到可靠情報李牧、司馬尚二人擁兵自重,他們正跟秦國談判投降後的待遇問題,一旦近日談判成功肯定會率部謀反,希望大王能早做決斷,遏制危險在萌芽之中。

趙王遷本身智商就不高,由於他母親出身歡場,文化素質不高,缺乏對兒子系統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所以趙王遷從小是個軟耳朵的人,是非觀念不強,容易聽信讒言。這次郭開誣陷李牧二人,趙王遷根本不去調查真偽,本著疑人不用的原理,就立即簽發命令解除李牧、司馬尚的軍權,即刻起押解回邯鄲受審。

在後廉頗時代,趙國之所以邊境穩固,之所以秦軍屢次敗於趙國之手,全靠李牧的苦苦支撐,李牧就像趙軍的一面旗幟,而現在旗幟將要被郭開的小人風刮倒,在李牧收到趙王遷的逮捕令後,考慮到自己一旦離開必然導致軍心不穩,就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借口,沒有理會趙王遷的命令。

有了上次與李牧的對決,秦國軍隊似乎有了恐李牧症,軍隊在前線推進的速度非常慢,但始皇帝並不著急,因為在與趙國決戰的方針政策中,除了軍事措施,他還有另一方法可以戰勝,果然在李牧的“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句話的配合下,趙王更是對李牧、司馬尚二人有謀反之心深信不疑,此時任誰也救不了李牧了。

在始皇帝的計劃中,只要能把李牧調離前線就萬事大吉了,趙王遷的本意也只是希望李牧能乖乖回去解釋清楚,並沒有想殺掉李牧,這些顯然不是李牧這等粗人能夠考慮到的,他只是考慮一定要堅持打完抗秦的最後一戰。他的忠心為民正中郭開下懷,他也由嫌疑人的身份變成了犯罪分子,最終趙王遷借機解決了李牧。

人無完人,兵帶得好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較暴躁,一直在趙國搞軍事化建設的李牧亦然。李牧自身性格的缺陷促進了秦王的小人誣陷李牧計劃的順利實施,在趙王的壓迫下拒不交出兵權,這件事也是他招來了殺身之禍,同時也連累了司馬尚。

缺少了李牧的趙軍像是無頭的蒼蠅,一盤散沙。而他在的時候,趙國全民皆兵。百姓都是訓練有素的間諜,只要秦軍有任何風吹草動,馬上一傳十、十傳百,乃至成千上萬。並且秦軍除了要花大部分兵力對付趙國的正規主力部隊,還得下大工夫組織反恐武裝,因為,會有時不時的民兵組織自殺性的攻擊……李牧就這麽稀裏糊塗地被小人解決了,不知道一代名將死掉前的一瞬間有沒有搞明白,到底是什麽原因讓自己的一腔報國熱血變成了被判處死刑的依據。歷史不是電視連續劇,忠臣死了還會更有能力之人代替他去為國效忠,趙國對李牧的不公平待遇,只能最終用國家亡國滅種的代價來償還。

李牧死後,郭開這小人的膽兒是越來越肥了。要說奸臣,無論是在當代還是在整個歷史上,郭開怎麽都入不了排行榜前十的。但是在這個小人的成就方面,他卻接二連三地搞定了廉頗、李牧兩代名將,僅僅從小人使壞效率來看,他這個小人工作做得是很到位的,甚至後來的秦檜、魏忠賢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當然,郭開之所以能夠順利實現陰謀詭計,責任不能完全在他身上,最起碼趙王遷和當時的趙國環境也應該負很大一部分責任,如果不是趙國當時的政治環境惡化,他的小人成就也很難成就,況且當時趙國王族權貴當道,遍地腐化,這都給郭開種種可乘之機。

名將手下無弱兵,明君手下無奸臣,趙王遷是名君但非明君,所以在他主持工作的時代發生了李牧被小人陷害的慘痛教訓,反過來說任何一代“名奸”都造就了一代的昏君,趙悼襄王和他的逆子趙王遷,這都是郭開一手忽悠出來的昏君。所以要從責任制來說,他們的領導趙王才應該承擔最主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