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第2/6頁)

袁公出馬一個頂倆

武昌起義爆發,全國都震驚。住在洹上村的袁世凱自然也聽說了,清廷大多數官員聽到武昌革命的消息既感到震撼又感到害怕,唯獨袁世凱臉上浮上一絲微笑,他明白自己出山的機會到了。

剛開始的時候,清廷的很多官員還認為造反的不過是一小撮烏合之眾,只要隨便派個人去鎮壓,這些造反的人就會一哄而散。有很多人請教袁世凱當時的時局,袁世凱笑著說:“瑞澂和張彪不過是兩個外強中幹的人物,指望他們平定叛亂不可能。攝政王載灃更是眼高手低,根本不可能穩住局面。這些革命黨人絕非一些烏合之眾,要拿下他們絕不是那麽容易的。”

有人建議說:“眼下這種形勢,非袁公出山不可了。”

袁世凱聽了,笑了,但是他很清楚,現在是非常時期,絕對不可以輕舉妄動,非常時期更要鎮定。

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就在家裏等,他知道肯定會有人來找自己。清軍中最有戰鬥力的就是北洋軍,但北洋軍除了袁世凱誰也指揮不了。

果然,這次朝野上下一片呼聲,請求讓袁世凱出山,載灃猶豫不決。他對袁世凱可謂是反感到極點,害怕到極點。徐世昌是袁世凱的大哥,他磨破嘴皮子請袁世凱出山,但載灃無動於衷。連滿人軍機大臣那桐都請求載灃讓袁世凱出馬,那桐是滿人,對袁世凱沒有好感,但他也認為現在除了袁世凱,無人能挽狂瀾於既倒。

那桐對載灃說:“我敢以身家性命擔保,現在如果不起用袁世凱的話,我大清只怕有亡國的危險。”

載灃氣得渾身發抖,罵道:“連你也替袁世凱說話。”

那桐說:“臣不是替袁世凱說話,是替大清著想。”

載灃雖然憤怒,卻又不能不承認他說的有道理。

載灃認真想了想,幾天後召見奕劻和那桐,糾結地說:“如果真的起用袁世凱,你們敢保證他沒有異心嗎?”

奕劻拍著胸脯說:“我敢以身家性命擔保,袁世凱這個人絕對沒有異心。”

聽叔叔這樣說,載灃也只好起用袁世凱。聽說載灃要用袁世凱,恭親王溥偉急了,他找到載灃說:“皇叔,你用袁世凱,這是引狼入室啊!”

載灃痛苦地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我何嘗不知道袁世凱是匹狼,但前狼後虎,袁世凱好歹名義上算是我們大清國的奴才,他雖然危險,畢竟比革命黨人要好些。”

溥偉一聽,也只能承認,說:“就算要用他,至少要找一個人牽制他啊!”

載灃問:“找誰呢?”

溥偉急了:“皇叔你是攝政王,難道身邊就沒有一個可靠的人嗎?”

載灃滿眼淒涼,他攝政三年,身邊竟然沒有一個可以相信的人,嘆道:“朝中全是支持袁世凱的人,我一個心腹都沒有。”

載灃一語道破了這三年來的辛酸,原來他攝政三年,手中並無實權,不過是一個被朝臣架空的攝政王。

就在袁世凱在洹水裝模作樣釣魚的時候,朝廷諭旨送到洹水邊,讓他擔任湖廣總督,全權負責剿匪事宜。

沒想到袁世凱忽然擺起譜來,給朝廷回了一封信:“微臣在家養病時,聽到爆發了武昌起義,對此微臣非常痛心。朝廷讓微臣去鎮壓亂黨,微臣理應義不容辭。只可惜腳病還沒好,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什麽時候等微臣腳病好了,再為朝廷效力吧!”

袁世凱也不是故意要跟清廷為難,只是他嫌載灃開出的價碼太低,一個湖廣總督就打發自己,他實在接受不了。

袁世凱既然不出馬,朝廷只好派其他人,載灃選擇了滿人蔭昌,蔭昌在德國留學,主攻陸軍,後來又在德國軍隊裏做了實習生,還跟德皇威廉二世在一個隊裏。載灃正是看到蔭昌的高學歷才選擇了他,但蔭昌自己並不自信,他深知自己沒有實戰經驗,所以在赴任之前特來洹上村請教袁世凱用兵之道。

袁世凱聽說蔭昌來求見自己,躺在床上稱兵不見。蔭昌堅持要見到袁世凱,看袁世凱不見自己,直接闖進袁世凱的房裏。蔭昌進去後,立即向袁世凱請罪,並請求他剿匪的問題。袁世凱本來不想見他,但袁世凱欣賞做事認真執著的人,便決定跟蔭昌聊一會兒。

蔭昌的境界還處在紙上談兵的層次上,他說:“武昌的叛軍不過一群烏合之眾,又沒有一個像樣的領頭的。我相信,這場叛亂很快就會撲滅的。”

其實,蔭昌說這話是沒有底氣的,他不過是想看袁世凱如何回答,從袁世凱的回答中套出一些戰略。袁世凱完全明白蔭昌的用意,他假裝糊塗,說自己這些年不問世事,信息不通,不敢對國家大事妄發議論。說實話,袁世凱很擔心叛軍被撲滅,叛亂一撲滅,朝廷就用不著他了,他更不可能開出更高的價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