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崛起(第5/11頁)

 

政黨行徑醜惡和以奪得政權為目的相互傾軋,造成政界和社會的紛擾不安,形成了黨賊;財團貪得無厭,操縱金融與市場,不顧國計民生,形成財賊;政府依靠其權勢橫征暴斂,貪汙腐敗,民不聊生,形成權賊。

 

“三賊”相互勾結,橫行國內,必須將其打倒。

 

怎麽打倒?用北一輝1919年在上海用清水米飯泡出來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只有軍人奮起,才能打破腐敗的政黨政治。

 

熱血與獻身,在日本導致的竟是最反動的法西斯主義。整個20年代,在日本以軍人為主幹的法西斯組織真如“雨後春筍”。

 

1919年北一輝、大川周明建立第一個法西斯組織猶存社。

 

1923年“三羽烏”之首永田鐵山回國,建立二葉會。

 

1924年平沼淺一郎發起成立國本社,大川周明成立行地社。

 

1926年赤尾敏領導成立建國會。

 

1927年鈴木貞一、石原莞爾組織木曜會,西田稅成立天劍黨。

 

1928年海軍出現王師會。

 

1929年,二葉會與木曜會合流,成立一夕會。

 

1930年9月,參謀本部少壯派軍官成立櫻會。

 

由永田鐵山的二葉會開頭,整個20年代,日本軍隊中出現一百多個法西斯團體。參加者從七十多歲的退休元帥、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直到士官學校剛剛畢業的少尉官佐。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夕會和櫻會。佐級、尉級軍官中所謂有志、能幹的“英俊人物”多集中在這兩個組織裏面。這兩個團體雲集了昭和軍閥集團的精銳。

 

一夕會1929年5月19日成立。

 

成員中大佐軍銜的有河本大作、山岡重厚、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小笠原數夫、磯谷廉介、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東條英機、渡邊久雄、工藤義雄、飯田貞固、山下奉文、岡部直三郎、中野直晴;

 

中佐有橋本群、草場辰巳、七田一郎、石原莞爾、橫山勇、本多政材、北野憲三、村上啟作、鈴木貞一、岡田資、根本博;

 

少佐有沼田多稼藏、土橋勇逸、下山琢磨、武藤章、田中新一。

 

櫻會成立的時間稍晚於一夕會,於1930年7月17日誕生。成員中大佐只有重藤千秋一人;中佐有坂田義郎、樋口季一郎、橋本欣五郎、根本博;大尉有馬奈木敬信、長勇、田中清、櫻井德太郎、田中彌。

 

名單不短。但對日本現代史、東亞戰爭史、中國抗戰史感興趣的人應該記住這些名字。昭和軍閥集團的主要成員幾乎全在裏面。

 

現在,這些名字又幾乎全部出現在“靖國神社”裏面。

 

一夕會的核心是永田鐵山。它以打破長州藩對陸軍的人事控制為第一目標,對外主張首先以武力解決滿蒙問題,為日本奪取生存空間。

 

櫻會的成員則更加年輕,也更加激進。其核心人物橋本欣五郎擔任駐土耳其大使館武官期間,對基馬爾自上而下革命頗感興趣,想在日本也實現這樣的革命。

 

這兩個少壯軍人組織,前者著眼於對外使用武力,完成法西斯擴張;後者著眼於對內使用武力,完成法西斯改造。

 

兩個集團的終極目標都是軍部控制日本政治,實現軍事獨裁政府。

 

日本已經作好充分準備,要向法西斯急劇轉向。

 

這一過程從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爆炸事件正式開始,昭和軍閥初露鋒芒。1927年4月20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事變8天之後,田中義一內閣在日本上台。

 

田中義一是日本政界的強人,其個人歷史與日本陸軍緊緊相聯。他1892年畢業於陸軍大學。1894年以陸軍中尉軍銜參加甲午戰爭。1904年參加日俄戰爭。1918年至1921年任陸軍大臣,主持出兵西伯利亞,武裝幹涉俄國革命。山縣有朋死後,他便成為在日本陸軍中占首要地位的長州藩的首要人物,也成為日本反藩閥政治,以巴登巴登“三羽烏”為代表的青年軍官打擊的重點人物。

 

田中內閣的首要命題是所謂“滿蒙問題”。他幹的第一件大事是主持召開東方會議,在會上拿出了一個分割滿蒙、擴張在華權益的《對華政策綱要》,核心就是一句話:“將滿洲作為中國的特殊地區和中國本土分離。”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田中與軍部出現分歧。

 

軍部主張靠關東軍武力解決。田中卻認為為避免英美列強幹涉,要靠張作霖。

 

田中的如意算盤是,先將中國劃分為關內和關外,蔣介石統治關內,張作霖統治關外;再以架設索倫、吉會、長哈三條鐵路和聯絡中東、吉會二線的兩條鐵路,共計五條借款鐵路為由,迫張作霖同意;五條鐵路一通,滿蒙與關內分離便實質性地實現,日本對滿洲的控制也就水到渠成,無須關東軍再去動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