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納瓦拉王後(第4/6頁)

她對文化方面的貢獻可圈可點,但最值得稱贊的還是納瓦拉國王和王後在宗教方面的寬容。一位新教國王和一位天主教王後和平共處,這在法國——乃至在整個歐洲——都可算是獨樹一幟。瑪戈寫道:“宗教的差異並沒有使我們反目成仇;我的丈夫和他的姐姐聽取布道的時候,我和我的仆人則望彌撒。我在庭院中有一個禮拜堂,禮拜結束之後,我們一起來到美麗的花園,院中長長的步道邊長滿了月桂和柏樹。我們有時沿著河畔散步,河畔種著一排樹,長達三碼之遠。之後,我們會盡情玩樂;下午或晚上我們會舉行舞會。”

諷刺的是,瑪格麗特的婚禮誓言——天主教徒和胡格諾派之間的婚禮——是在血腥恐怖的屠殺前作出的,但此刻這誓言卻在內拉克得到了應驗。的確,宮中的宗教寬容並未延伸到普通百姓中,不過他們作出了榜樣,宗教寬容是有可能的,或許假以時日,可以在更大範圍內得以實施。但他們恰恰缺少時間。瑪格麗特對綠色步道和蔥郁的花園的抒情描寫無疑將內拉克寫成了一處伊甸園。而伊甸園故事的結尾則是驅逐亞當夏娃。


【注釋】

[1] 亨利是否是同性戀是研究文藝復興的學者們討論的話題。最近有人認為,沒有證據表明安茹公爵和男人保持性關系。我認為他們的標準過於嚴格了。我同意路易斯·克朗普頓(Louis Crompton)博士最近提出的觀點,他是同性戀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他寫道:“亨利生活奢侈、常常和奴才們混在一起、熱衷受虐、喜愛年輕英俊的侍從,甚至為他們起女性的名字,這都或多或少說明他存在同性戀行為。”

[2] 數十年之後,瑪格麗特對此次會面的記錄似乎錯誤百出。宮廷當時在離雅納克戰場300英裏的梅茨(Metz),而且凱瑟琳發燒臥床不起,她在當地至少待了一個月。所以會談很可能不是在6月初瑪戈16歲時進行的。

[3] 瑪格麗特傳記作家提出一種假設:並非瓜斯特和亨利——而是凱瑟琳一人(或有查理的幫助,他最初發現了吉斯家族的動向,想要利用亨利)。不過這樣就使太後的作用過於重要。凱瑟琳向來兵來將擋,如果她發現女兒對吉斯公爵有意,必定會立刻叫停。她當然不會在四個月裏對瑪戈信任有加。查理率先注意到了太後不曾注意的問題(這又不是打獵),這也不太可能。事實上,1569年夏天和初秋,凱瑟琳和查理都沒有注意到吉斯家族,不過亨利和瓜斯特則注意到了。

[4] 不要將他和已故孔代親王波旁的路易混淆。這位波旁的路易是蒙龐西耶(Montpensier)公爵。而很不湊巧,路易(和亨利一樣)也是當時法國貴族們常見的名字。波旁是一個巨大的家族,分支眾多,有著復雜的政治史。

[5] 瑪戈和吉斯公爵在1570年初夏的關系究竟多麽親近已經無從知曉。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事傳到了葡萄牙宮廷,堂·塞巴斯蒂安派遣間諜前來打聽瑪格麗特的舉止,但間諜表示,並無證據證明瑪格麗特有何失態之處。

[6] 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長久而昌盛,本人也不受男性所累,這就是其中一個特例。瑪格麗特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7] 如果伊麗莎白一世答應了這門婚事,歷史將如何發展?想來必定非常有意思。

[8] 事實上,他在1565迎娶了雷茲女公爵之後成為了雷茲公爵,不過這些頭銜往往可以互換。

[9] 普遍認為,瑪格麗特之所以拒絕和表親之間的婚姻,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之間缺乏肉體上的吸引。毫無疑問,瑪格麗特既不喜歡亨利,也不認為他富有魅力,但仔細閱讀史料將會發現,他們之間的宗教差異造成的影響更大。盡管16世紀有人(如凱瑟琳)對天主教首鼠兩端,但瑪戈顯然不在其列。

[10] 現代多數史學家仍將莫爾維視為行兇者。但我傾向於這位精明的威尼斯大使的說法。凱瑟琳的第一選擇自然是意大利人——尤其是佛羅倫薩人。

[11] 威尼斯大使寫道:“關於那聲槍響……吉斯公爵絕對不知情。他無論如何也不敢違抗國王做這樣的事,因為國王陛下……日後可以懲罰吉斯家族。”

[12] 凱瑟琳讀過聖路易的傳記,據說自比為卡斯蒂爾的布蘭奇。太後似乎有沒有完全領會史料——布蘭奇絕不會像凱瑟琳這樣和某個兒子聯合起來背叛自己的兒子。

[13] 一些學者認為以瑪格麗特的地位不可能受害。但在象牙塔裏的學者並不了解情況。在那個時代,人人都面臨危險,尤其是瑪戈這樣的天主教公主,完全可以被當成引誘胡格諾派的誘餌。事實上,許多貴族婦女都在那天早上被殘忍殺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