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大逃亡

“人民的性情是容易變化的;關於某件事要說服人們是容易的,可是要他們對於說服的意見堅定不移,那就困難了。因此事情必須這樣安排:當人們不再信仰的時候,就依靠武力迫使他們就範。”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他叫路易·德·克勒蒙特·丹布瓦茲(Louis de Clermont d'Amboise),比西勛爵(seigneur de Bussy),通稱比西。他當時25歲,和21歲的瑪格麗特年齡般配。他是宮中最驍勇的武士,無所畏懼,長著一張劍客的英俊面龐,布朗托姆稱贊他“舉世無雙”。時人也附和道,比西有著“萬夫不當之勇……如同其佩劍一般英勇,又像一位將軍那樣通曉兵法”。即使瑪格麗特多年後寫回憶錄時,雖然事情已經過去許久,文句力求客觀,但她還是不能掩蓋對這位豪邁英俊的騎士喜愛之情。她寫道,比西的“勇氣堪當一切贊美之詞”。

正如瑪戈上一個情人拉·摩爾一樣,這位情郎也是弗朗索瓦的一位手下兼密友,但比西和弗朗索瓦的關系是最近才建立的。無畏的比西本來效忠於國王亨利,甚至曾和亨利一同前往波蘭。不過,比西不喜歡國王在克拉科夫的生活方式,於是早早回國了。更糟的是,回國之後,他轉而效忠阿朗松公爵和他美麗的姐姐,瑪戈寫道:“比西的威名和武勇眾人皆知,他的到來極大地增加了我弟弟的名望,但也使敵人們更加怨恨和嫉妒。”亨利對比西的背叛懷恨在心,差不多趕上了對弗朗索瓦的仇恨,亨利的奴才們也不喜歡這位昔日的同僚。

但他是納瓦拉王後——和宮中許多女性——的夢中情人。他蔑視危險。他熱情充沛,又充滿幽默。他喜愛讀書,掌握希臘語和拉丁語,並且非常喜歡詩歌,在閑暇時光甚至會作詩。瑪格麗特寫道,比西既有著騎士的粗獷,並且“無論是在勇氣、名望、優雅還是智慧方面都無人能及”。

1575年,宮廷回到巴黎,她在那裏和比西相遇。這幾個月出了不少大事。2月,亨利在蘭斯舉行了加冕禮。為了效仿古代國王的儀式,加冕禮上使用了一個頗為沉重的王冠,亨利卻大喊王冠弄疼他了——就像他兄長查理一樣(不過當時查理才十歲)。加冕禮之後,很快就舉行了國王的婚禮,新娘來自吉斯家族。[27]她當上王後的原因顯然是因為長得像已故的孔代王後。亨利——當時已是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在決定新娘之前沒有和太後商議。這位新娘卑微而平凡,並非出身王室,而是來自吉斯家族,我們可以想象凱瑟琳看到她時是什麽感受。英格蘭大使寫道:“人們對太後的想法議論紛紛,雖然太後也許會喜歡這個兒媳——太後似乎不太想管兒子的婚事——但她還是會思考,這場婚姻會帶給吉斯家族怎樣的榮耀。”瑪格麗特也不禁要嘲諷兄長的選擇,因為亨利曾極力阻止瑪戈嫁給吉斯家族的人。但亨利是國王,他堅持己見。國王的婚禮匆匆結束,賓客甚至沒來得及采購像樣的禮物。不過婚禮原定於加冕禮之後立刻舉行,要不是因為新郎一直在設計新娘的發型,本來還會提前幾個小時結束的。

北上途中,納瓦拉國王和王後(以及納瓦拉國王和阿朗松公爵)都保持距離。當宮廷抵達巴黎時,瑪戈丈夫和弟弟之間一點兒友好的氛圍也沒有了,這使胡格諾派和政治派擔心再也無法撼動天主教徒的地位。英格蘭使節悶悶不樂地寫道:“納瓦拉國王和公爵之間發生了極其激烈的爭吵,甚至要置對方於死地。”亨利在一封寫給表親的信中也證明了這個觀點。瑪戈的丈夫寫道:“宮廷是最奇怪的地方了,我們幾乎要弄死對方。我們帶著匕首,在衣服下穿著鏈甲和胸甲……國王和我遭受的威脅一樣大。他非常寵愛我。吉斯閣下和曼恩閣下從來不離我左右……我在宮中的朋友陪伴下非常威風。”他如是吹噓:“我現在敢和全世界為敵。敵人都因為阿朗松的緣故痛恨我,不許我的情人和我說話,嚴密監視著她,不讓她看我一眼——這已是第三次了。我現在等著和他們較量較量,他們揚言要殺了我,但我會先下手為強。”

在這種環境下,瑪格麗特和弗朗索瓦將負有盛名的比西納入麾下意味著政變浮出水面,勢必打破政治平衡。瑪格麗特解釋道:“在巴黎,我的弟弟就和比西在一起,他不離弗朗索瓦左右。因為我和弟弟常在一起,所以我常常能見到他,他的手下就像我的人一樣也效忠於我。”國王亨利和瓜斯特認為比西變節於王室利益有礙,立刻予以回應。他們向亨利告發瑪戈的不檢點行為,希望他能教訓瑪戈。納瓦拉國王盡管虛張聲勢(“我現在等著和他們較量較量”),但也知道比西的個頭和手段,他膽怯地表示,自我保護的本能才對自己有利。沒錯,他敢與全世界為敵,但不敢和比西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