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日本是我們心靈上的鈍刀(第5/10頁)

在每一個國家自身的文化權利之上,乃是世界人文主義思想原則的唯一權威。全世界各國都要共同遵守的。

一個國家將國際戰犯的亡靈與自己民族的英烈的亡靈並列陳設;一個國家的首相參拜這樣的神社,並以“文化區別”為借口,除了說明其首相所代表的國家是多麽蔑視世界人文主義的思想原則,還能另外說明些什麽呢?

倘是我前邊所舉的那一個非洲土著民族的部落與其酋長,中國人倒也無話可說。吃人還要邊吃邊歌邊舞,那自也是文化,吃的文化。落後若此,理論也白理論。

可今天的日本不是從前的非洲土著部落啊!

日本是站在世界現代化前列的國家啊!

那非洲的代表部落賠禮道歉的酋長,人家也皈依了世界人文主義的原則了啊!倘不,會道歉嗎?人家沒拿“文化區別”當借口啊。用孟子的話說,人家已有“是非之心”了。

日本首相及某些政客頭腦中的人文思想,比一位非洲酋長多些少些?

三、我看日本人

同是“二戰”的禍首國,日本的結局與德國有所區別。與意大利尤其有所區別。意大利的法西斯頭目,是被他的本國人民吊死的。墨索裏尼成為希特勒的“生死弟兄”,在最大程度上並不能代表他的國民們。他自己要上希特勒的法西斯戰車,於是也將意大利人民拖在了法西斯戰車後。他們吊死他,意味著是對他的懲處。一個國家的人民以最嚴厲的方式懲處了他們的元首,證明了他們與他“劃清界限”的態度是極為鮮明的。

某些德國將軍預見到了德國必敗,企圖暗中與盟軍議和,但是被送上了軍事法庭。另一些人企圖暗殺他,為德國爭取到一個較體面的投降機會,卻一次次都沒成功。盡管希特勒對他的國民不斷采取欺騙手段,德國必敗的心理陰影,卻早已在蘇美兩軍攻克柏林之前,就擴散於軍隊和民眾之間了。可以這樣說──德國人對於德國必敗是有所心理準備的。對於德國人,保衛柏林不過是垂死掙紮。軍隊明白這一點。民眾也明白這一點。掙紮也敗,不掙紮也敗,總之注定了必敗,也就只有由希特勒做最後的謝幕人。

日本的戰敗,卻是50年前的普遍的日本人始料不及的。在中國的東北,他們還有幾乎整整100萬精銳的關東軍啊!這一尚未受挫的軍事實力,使日本只為自己保留了兩種選擇──或者較量到底,或者,以勢均力敵的不屈不辱的姿態,在停戰協議上簽字。至於投降,天皇根本沒想過。東條英機根本沒想過。普遍的“大日本皇軍”的將士們根本沒想過。普遍的日本人也根本沒想過……50年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遭到美國原子彈轟炸前,政客也罷,軍中首腦也罷,普遍的日本民眾也罷,有哪一個日本人的頭腦中,暗暗相信過日本會戰敗嗎?

由於深受軍國主義宣傳的影響,50年前普遍的日本人,他們的軍隊,即使有厭戰情緒,也絕無反戰心理。他們又怎麽會反對他們的“子弟兵”所進行的“東亞聖戰”呢?父母們當然會巴望他們的兒子回到身邊。妻子們當然也會那樣巴望。但是在他們的想象中,他們的兒子或丈夫,應該是“解甲榮歸”。在政客和軍中首腦們的想象中,如果不得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落筆之前,日本是要與蘇美堅決地討論日本在亞洲的“合法權利”的……

廣島和長崎就在這些前提下升起了蘑菇雲……

原子彈的蘑菇雲使日本蒙了,天皇蒙了,東條英機蒙了,政客們和軍中首腦們蒙了,天皇的普遍子民們蒙了。正如當年日軍偷襲珍珠港使美國蒙了一樣,只不過後者的程度比前者巨大百倍以上。

日本似乎什麽都考慮到了。

唯獨沒考慮投降。

更沒想到在付出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重的代價後,以最屈辱的姿態投降!

即使在天皇宣布投降詔書之際,還有那麽多政客和軍人主張在日本本土“決一死戰”,還有百余名軍人剖腹於皇宮外,企圖以死喚起全日本男女老幼的“戰志”……

然而日本已只有投降。此外別無選擇。

“二戰”的結束,對於意大利,有點兒“自己解放自己”的意味兒;對於德國,有點兒被從法西斯統治之下“解放”的意味兒;對於日本,卻是徹底的無條件的投降,僅僅意味著是投降。再什麽都不意味。

一方面,日本是“二戰”的禍首國之一;另一方面,又是地球上唯一的原子彈受害國。20余萬日本人死於頃刻!侵略戰爭,使日本遭到的災難,比它帶給別國,首先是中國的災難,似乎更具有恐怖性。

且,半個多世紀以來,任何一個國家,都找不出一條哪怕是相對成立的理由對日本表示較由衷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