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到美國去?

美國人當然並非沒有信仰。他們的信仰就是民主和法律。他們信仰民主與法律的堅定性超過對一切宗教的信仰。此前提決定了這樣一種美國現實——經過數代民主與法律教育的美國當代青年,頭腦中的個人崇拜五花八門。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有些是病態的。

一、千萬不要忘記你是中國人

眾所周知,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人開始走向美國。如今,中國和美國之間,“絲綢之路”已然鋪通。世界上,有許多路的說法是美好的。但是我以為,僅僅就說法而言——“絲綢之路”是最美好的。盡管,事實上的“絲綢之路”,乃是古代中國與別國的一條極為艱難的通商之路。

“走向美國”是目前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中國人內心裏的“絲綢之路”。它很具吸引力,充滿迷幻色彩。似乎,一個中國人,一旦“走向美國”,則意味著他或她的人生走向了理想和成功;而如果他或她居然還獲得了美國“綠卡”,那麽,似乎簡直意味著已經是一種成功了的人生的標志了。

是否確乎如此呢?

正打算“走向美國”的中國人,不妨要知道一些“走向美國”的常識性問題;美國有某些像絲綢一樣美好的方面,也有某些不怎麽美好的方面——在這些方面美國不但不像絲綢,反而像“玻璃纖維”。“玻璃纖維”——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中國人十之八九都知道那是什麽——剛剛經過第一道工序的化纖團。它閃亮,但是絕不柔軟。它潔白,但是對皮膚有嚴重的傷害性。惡少年對他人進行報復的一種方式,就是暗包一團,趁人不備,往人皮膚最細嫩的地方一搓。那麽結果就會有無數肉眼幾乎看不到的纖刺紮入皮膚,頓時紅腫一片。輕則須用放大鏡照著鑷子一根根拔出,重則須住院……

對於正打算“走向美國”的中國人,了解這些方面顯然也是必要的。

對於並不急著“走向美國”的中國人,對於僅僅對美國發生興趣(目前,又有哪一個中國人對美國毫無興趣呢!)只想隔岸觀火霧裏看花地了解美國的中國人,美國也值得看看。它將對你以後是否打算“走向美國”發生影響。

中國人,包括世界上另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人,紛紛“走向美國”去幹什麽呢?如果說“絲綢之路”是一條商路,那麽,“走向美國”的路,顯然也是一條商路——“走向美國”的中國人,銷售的已不再是絲綢,而首先是自己。這說起來有些尷尬,但幾乎接近著事實。走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中國人,其艱辛(還往往一路險象環生)是在走著的時候;今天“走向美國”的中國人,其艱辛卻主要是在走到了以後。航空事業避免了走的艱辛。飛機使古代漫長的路途壓縮為十幾個小時。不僅毫不艱辛,而且會一路受到漂亮空姐周到熱情的照顧。

從前是——到了之後就一切順利了;

現在是——到了之後,一切的不順利和立足的艱辛才撲面而來。

從前是——到了就趕快開始吆喝著賣東西;

現在是——到了就趕快開始推銷自己,證明自己,而非別種中國貨。

從前是——一個中國人怎麽樣美國人並不會太在意,主要看你的商品;

現在是——你到美國去既然推銷的不是商品而是自己,那麽人家便首先看你是一個怎樣的中國人。你在國內是一個優秀的中國人,人家可能並不認賬。人家另有衡量你優秀不優秀的標準。你在國內證明你自己優秀的那一職業那一專業,很可能在美國得不到公認。

幾乎有點兒是喋喋不休地三娘教子般地告誡我們這一點。我們應當感謝此種告誡——因為它分明是誠心誠意的,也是善意的。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散見於全國各報刊。旨在向中國人介紹美國,幫助中國人了解美國的文章,也屢見不鮮。電視中的有關節目、報刊欄目、互聯網絡,早已使美國具體化了、細節化了,對於中國人一點兒也不神秘了。想要知道的,幾乎都已經知道了。還不了解的,想要作進一步的了解,也極其簡單容易了。

但,最終的忠告是:“在美國千萬不要忘記你是中國人。”

二、比醜聞更醜的是圍觀者的幸災樂禍

那個美國總統的緋聞,實際上已全無了半點兒所謂“桃色”,而被徹底塗上了“黃色”。當一個當代男人和一個當代女人的緋聞內容,被電台、電視台、報刊以及網絡,在長達近一年的時間裏反反復復地、連篇累牘地向全世界報道的情況之下;當這內容涉及該男人和該女人十余次性關系的細節,並附有插圖的情況之下;當這內容像三級片一樣被貼上“少兒不宜”的標簽的情況之下——緋聞毫無疑問已經徹底變成了“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