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貪婪之九十年代(第3/24頁)

我想這肯定是一封不被理睬的沒有回音的信。

殊料竟很快收到了秘書替他回的信,信中說一定“親自過問一下”,“當成件事兒辦”。

但此事最終並未辦成。

但我知道,他屬下的一名人事處處長,的的確確是替他“當成件事兒辦”過的,並不完全是虛與委蛇的應付。也有北影老同志的兒媳婦期望值過高,後來改變了初衷的因素。

這使我對北方十分感激。

每有新書出版,總想寄他一冊,但一憶起他“顧不上看”的話,便打消念頭了。

漸漸地,我開始在某些場合,從某些人口中,較多地聽到關於北方、關於他父親的種種議論了。

北京人是敏感的,不少北京人都稱得上是半個“中國現象專家”。

我開始替他擔著份兒憂。

當年的“戰友”中有人說:“周北方現在傲氣得很,身份也高貴得很了,出國住總統套房,與某某公子親密無間,幾乎可以稱兄道弟了!”

首鋼的朋友中有人說:“首鋼快成周家的父子承包公司了。周冠五會見重要的外國商團,陪晤的往往只有他兒子!”

很知內情的社會人士說:“除了一個陳希同,周冠五根本不將北京市委放在眼裏!他對陳例外,那也是認為陳和他背靠同樣的大樹!否則他敢一貫地傲視冶金部,公開與中央和國務院的方針政策大唱反調?”

我曾見過一冊首鋼的內刊《開拓》。周冠五的標準照占據整個封面,內刊中的特大字通欄標題竟是“周冠五同志最新指示”、“冠五書記發表重要談話”雲雲。

我不能不認為,我所聽到的種種,無論出於哪些人之口,都不是捕風捉影毫無根據的。

於是我決定給北方寫一封信。

執筆在手,面對稿紙,竟不知從何談起。

盡管如此,信還是寫了,也寄給他了。

不過只有兩行字,是用很粗的簽名筆寫的,寫在一張潔白的打印紙上。

那兩行字是——高山之巔無美木,傷於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於多陰也。

我是用楷書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寫的。希望他能壓在他辦公桌的玻璃板下,自省且自律,自警且自誡。

我是用最大信封寄的。因不願折那一頁紙。而且貼的掛號郵票。我想他肯定是收到了的。我已無法將我想要說的話表達得更明白、更易懂了。除非他弱智。

我抄錄給他的是漢朝劉向的兩句話。

沒有回音。

我也並不期待著回音。只不過是對他畢竟幫過我一次的回報。雖則非是我本人求助於他,而是替別人求助於他。

如果說還有別的什麽因素促使的話,那便是“知青”“戰友”間的一種情誼了。倘在他那一方,對我確曾有過的話。我想最初無疑是有的,這我能感覺到,我也不弱智。我想後來就消弭了,因為那是我和他都無法長久保持的。好比《紅燈記》中李玉和說的——“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啊”。

再後來,收到過以他名義寄來的一份印刷精美的請柬——他的公司將舉辦晚會。

一名當年的“戰友”也收到了,打電話問我去不去。

我說:“不去。”

又問:“沒空兒?”

我說:“有空兒也不去。”

再問:“為什麽?”

我忍不住大聲吼道:“你聽著,周北方正在得意揚揚地邁向險境!腐敗在我們這一代人中也會物色擴散體的!”

對方沉默良久,低聲說:“那我也不去……”

再再後來,就聽到他被逮捕了。

我相信,此一經濟大案,在全國公布以後,周冠五將因他的兒子又一次“名聲大噪”了。正如北方因他的父親,當初由一名北大荒知青而在首鋼青雲直上,幾步躍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職。

有傳言說他已經死了;

有傳言說他並未死,但成了植物人,不能更多地交代什麽了;

有人認為他不死也得被槍斃;

有人認為他還能更多地交代什麽也沒用,因為牽扯到了某某公子,因某某公子又必然地將影響到……

——好像就要像有些人胡說的那樣“反腐敗亡黨,不反腐敗亡國”。

這未免太偏激、太悲觀了。老百姓的頭腦中,自有他們自己的邏輯,不管這種邏輯錯與對。

正如他們所說——死了誰地球都會照樣轉!中國都會照樣發展。

但我每每想及北方,心中總不禁頓生一縷悲哀。

如果他不是周冠五的兒子,他的人生絕不會這麽個了結法兒;

如果他不和那某某公子關系密切,他的人生也不會這麽個了結法兒;

如果他父親不自恃有背景,兩年前就該棄權下台了,也就不會自作主張地將他推到類乎首鋼“第一把手”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接班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