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秋聲紫苑 02 十五皇子危城爭功 少壯親貴奇兵運籌(第3/8頁)



  但這些邸報都是經過山東巡撫衙門檢視過的了,從道至府、縣,與縣級不相幹的都剔除了出去,許多要緊公事、彈劾奏章都只說了個大概。因縣城騷亂,邸報積壓著沒有送達,王爾烈連看幾份,上頭還有聖諭“褒揚”國泰的話頭。末了才檢出一份,是年節近前的,上頭有劉墉在濟南發的“欽差憲諭”。

  東省諸道府州縣官員,毋以本欽差查處國泰一案怠忽職守,所有民刑糾案乃及地方治安、賑恤災民、河防漕運諸事,凡差使在職,勿以省垣人事有所更張有所輕慢。凡有平素阿附國泰、於易簡,或不得己為謀差營幹有所贈賄之事,俱應題章具文,用通封書簡寄欽差劉某、和某行在書辦房實稟在案,勿以私信交通,反增罪戾。前已有諭,本欽差務求窮核國泰、於易簡辜恩溺職、貪贓索賄情由,奉上諭不擬大事株連。舉發自新即是悔悟,量法處置即當從輕甚或寬免。此我皇上禦極一貫之宗旨。乃有冥頑不靈、心存僥幸、轉移資產、勾連串供之劣員,一旦為同僚舉發,則彼為立功,爾為自戕,《大清律》三千章正為汝設,時至寧不痛悔?即墉亦無可設法矣……這是下按巡行欽差大臣通常具告文書,文字也並不新鮮,與眾不同的只有一條:舉發密告的信件文書必須寄到書辦房,把熟人、同年、同鄉的私信拒之門外,“杜絕交通”,免增營苟舞弊罪戾,說得丁點“指望”也沒有。王爾烈想想劉墉那個駝背,那張黑紅臉疙瘩掃帚眉三角眼,看人時那副不溫不火、油鹽不進的神氣,不禁暗自一笑。又看幾篇沒要緊的,接著是洛陽、陜州、西安三府知府“因支應軍差不力,運輸菜蔬輒有梗阻,據海蘭察稟,欽差阿桂已將三員撤差,以其俸祿買購軍用菜蔬,親行押運西寧兆惠處。俟兆惠據情稟後再行發落。軍機處備档知道”雲雲。又見一則情事映入眼瞼,是都察院某禦史劾奏廣東粵海關監督霍立成的:

  前十三行設立,乃國家不得己之舉,廣東華洋雜居,海域交通便捷,外夷、海寇、洋商及岸居傳教洋人易於奸宄勾結,匪類相連,該衙門實負察奸摘隱、羈糜勸化之責。乃據廣州府成國運查辦外洋所運市布、玻璃大鏡貨船之中夾帶鴉片,解送粵海關監道,僅以沒入官收處置,人犯俱保釋在外。此關國家政體,且幹禁令,不罪而釋,刑罰無施。該員何所依律而收沒?又據何不行刑訊而釋放犯律洋人?倘有私相買放情事,則該員枉法辱國之罪何逭?軍機處批“已著兩廣總督孫士毅查處具報”。又一篇是乾隆誥封黃鶯兒的恩旨,卻不知是翰林院哪個待詔草擬,寫得妙筆生花:

  乾清門一等帶刀侍衛福康安,志學之即立功不次,茲已逾冠,正當授室之期。爾父傅恒,國之柱石,驅馳蠻疆,積勞有疾,爾垣豸冠珥筆“黼黻皇猷,鏡台舉案,孝獻奉壽。夫冰將迨泮,尚遲谷旦之差;桃已方華,未蔔仲春之會。嘆三星之在隅,猶五夜之待漏,朕甚憫焉。今特用旨,撤其列星之位,成夫合巹之榮,敕媒氏以平章,幸相公之燮理。於戲!天錢撒帳,女床聽鸞鳥之鳴;史筆催妝,銀管耀雀釵之色。青綾被好,郎署熏香,黃紙緘封夫人錫號,以盈門之喜慶,禱爾父之康壽,休戚與同之國恩,酬爾父子之忠忱。用是特旨。欽此!王爾烈不禁一笑,說道:“華袞詞藻內有輕浮言語。這道賜婚詔誥有點像套了鄉先生撮合媒妁的話套兒寫的!”說罷遞給颙琰。

  “翰林院的文章是京師十大可笑裏有的,尋章摘句拼四六偶兒,最沒意思的了。”颙琰漫不經心地接過來,口中說:“這些沒要緊文章,紀昀也未必有工夫去改,差不多不離譜兒,皇上也就放過去了。你用這種文體寫奏章試試,不批得你魂不附體才怪!”瀏覽著,只看了看參劾粵海關的邸文便放下了,問道:“王師傅,你看紀昀、李侍堯、劉墉、和珅幾個人才德優劣如何——”見人精子和慧兒進來,點手示意他們自便,又笑道:“別這麽瞧我,這是我們師生私地說話——我聽聽你怎麽想。”

  王爾烈頗為躊躇地低頭想想,說道:“和珅見過幾面,沒有說過話。他來毓慶宮給阿哥們送東西,什麽時令水果、扇子、玩具之類,也極少和師傅們說話,仕路上看去是幹練的,學問似乎也有一點,透著太精明了些,渾身機關一觸就動,大器性養就難說了。李侍堯更不熟悉,看過些邸報,處置苗瑤、料理銅政、廣東洋務、綏靖治安,這都是要務,皇上屢屢表彰‘第一能吏’,已有定評。不過有些事我也不懂。像這上頭說的‘十三行’,他禁示的,他又在離任時請旨開禁,既有今日,何必當初?當初既是,今日必非。劉墉學術比乃父劉統勛要強,先年瞧他有點內中不足,長於瑣細案務,資治理事、胸懷大局比不上劉延清的。但近幾年留心經濟勤於政務,做官做得很苦,漸漸愈看愈有大臣之風……至於紀昀,侮內學者之望,傅學多才,不拘細禮,稱為賢師尊,為人正直,理事明詳循禮。據我看,此人不擅於權,精於事理而昧於駁雜——學問大了,名聲在外,惟恐一事不知,恥於人笑,不知他有沒有‘大隱於朝’的念頭?於軍政要務很少有獨到主見,堅持恒行,皇上下詔求言,他的條陳是‘寡婦年過五十即可旌表’。意思是有些活不到六十歲的苦節女不得上沾皇恩。我看了只是笑!——您臨時間出來,這想頭都倉促,未必就對,但是我的真實想法,沒有欺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