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迦太基(第3/8頁)

利比—腓尼基人

除此之外,在非洲的腓尼基人,或所謂的利比—腓尼基人,也臣服於迦太基。這些人的區域一方面是由迦太基派遣出去,在非洲整個北岸和部分西北岸殖民的小殖民地——這一定並非不重要的,因為只在大西洋沿岸就同時有三萬此類殖民者——另一方面,則是舊有的腓尼基殖民區,尤其是在現在的君士坦丁省與突尼斯的貝利克,如希波(即後來所稱為的裏吉烏斯)、哈德盧密塔姆(蘇薩)、小雷普帝斯(在蘇薩南方)——腓尼基人在非洲的第二大城——塔普蘇斯(在同一區)和大雷普帝斯(的黎波裏以西之拉布達)。這些城鎮究竟是因尋求保護,以防昔蘭尼人和努米底亞人的侵擾,或被迫臣服,現在已無法確知;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在官方文件上,他們也被稱作迦太基的屬民;他們都把城墻拉倒了,都要向迦太基進貢,向迦太基提供部隊。不過他們可能不參加兵役的征集,也不繳納地租,只是供應定量的人員與金錢。例如小雷普帝斯就每年繳三百六十五塔蘭特的巨款(合89843英鎊);再者,在屬民與迦太基人之間有法律上的平等,可以以平等條件互通婚姻。只有烏提卡逃脫此種命運,仍保留城墻及獨立;或許這並非由於其本身武力,而是由於迦太基人對他們古代的保護者的敬意;事實上,迦太基人對這種關系保有深厚的情感,跟希臘人的冷漠形成明顯的對比。即使在跟外國人的交涉上,“迦太基與烏提卡”也經常並列,做聯名承諾;當然,這並不排除“新城”對烏提卡的霸權。如此,提爾人的工廠就變作了北非帝國的首都;此帝國從的黎波裏沙漠伸向大西洋,在西方(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采取占領方式,而止於沿岸帶狀地區,在東方(目前君士坦丁與突尼斯各地區)則伸向內陸,並不斷向南拓展其邊界。迦太基人,如一位古代作者所說,由提爾人變作利比亞人了;腓尼基文明盛行於利比亞,正如亞歷山大之役以後希臘文明盛行於小亞細亞與敘利亞,只是濃度不同。遊牧民族的酋長宮廷中,采用腓尼基的語言與文字,其他較為文明的土著也采用腓尼基字母供本身語文之用;但腓尼基人並不想把他們完全腓尼基化,因為這踉腓尼基的民族性格與政策不合。

在迦太基變為利比亞首府的時代,不允許斷然的改變,因此其變化無疑是逐漸的。在改革者中我們只提一提漢諾;他只能說是完成了新體制,此體制的實施大約在羅馬紀元四世紀和五世紀。

與迦太基的興起並行的是腓尼基人祖國——西頓,尤其是提爾——諸大城的衰落;這一方面是由內在的騷亂,另一方面是因外來的災禍,尤其是羅馬紀元一、二、五世紀分別為亞述王、尼布甲尼撒和亞歷山大所圍攻。提爾的高貴家族及古老工廠大部分都遷到安全而繁榮的新城,帶去了他們的智慧、資本與傳統。在迦太基人跟羅馬人接觸之際,迦太基已斷然成為迦南人的第一大城,正如羅馬已是拉丁姆諸社團中的第一社團。

迦太基的海軍力量

但利比亞帝國只是迦太基國力的一半;在同一時期,它的海域與殖民勢力已經獲得了同等成就。

西班牙

在西班牙,腓尼基人的主要據點是提爾人在加迪茲的早期殖民地。此外,在此地東西兩方,他們有一連串的工廠,內陸則有銀礦,因此他們幾乎據有現今安達盧西亞與格拉納達之地,或至少是這些省份的濱海地區。他們並不想同好戰的當地人爭奪內陸區域,能夠擁有礦脈和運銷商品、貝殼與其他漁產的根據地,他們已感滿足;何況即使這些濱海據點,他們要抵抗鄰族的排擠已有困難。這些據點的保有權可能並不在迦太基人手上,而在提爾人手上,而加迪茲進貢的對象也不是迦太基;然而在實際上,加迪茲人也像所有的西部腓尼基人一樣,受著迦太基霸權的保護,這可以從迦太基派遣的援軍及在加迪茲西邊設立的迦太基人商業殖民地看出。再者,即使在很早的時期,伊維薩島和巴利阿裏也已被迦太基人占據;其目的有二,一為漁業,一為對抗馬塞利亞人的前進據點,在這些據點,跟彼等常有猛烈沖突。

薩丁尼亞

相同的方式,在羅馬紀元二世紀末,迦太基人在薩丁尼亞立足,而此處所遭受的待遇也正跟利比亞相同。本地人向內陸山區撤退,以逃避做農奴的命運,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則在卡拉裏斯(卡利亞裏)及其他據點建立,而海岸的沃土則在由利比亞遷入的農民手中結實累累。

西西裏

在西西裏,墨西拿海峽和該島東半部,早期即落入希臘人之手;但腓尼基人在迦太基人的協助下,一方面保住了鄰近的一些小島,如埃加迪、梅利塔、高羅斯、科西拉(馬耳他的殖民區則特別富裕繁榮);另一方面則保住了西西裏西岸和西北岸,從這裏,他們早期經由莫提亞跟非洲聯系,後來則經由利利俾,跟薩丁尼亞的聯系則經由巴勒莫和索倫圖姆。該島內陸,則仍留在伊利米、西坎和西塞爾人之手。在希臘人的進一步推進受到遏止之後,該島就保持住相對的和平,甚至後來波斯人唆使迦太基人反對島上的希臘鄰居(公元前480),都未能將此和平長期破壞。這和平,整個說來,一直延續到希臘對西西裏的遠征(公元前415—前413)。兩個競爭的民族下定決心互相容忍,大致說來各自以已有的土地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