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大清(第3/3頁)

然而皇室後人卻在文化方面大受裨益。僅看歷代皇帝批奏的文存,圈點精恰,或準或駁,文字見童子功,辭藻豐富,條理明晰,亦莊亦諧,頗顯個性。即使沒理找理,也還是充滿了道理自信。那都不會是別人代筆。在批奏方面,他們還是親力親為的。

說到文字,清的皇帝們形成了中國書法的帝王體,橫平豎直,筆觸渾厚,架構緊湊,莊嚴肅穆,氣質難仿。即便慈禧,也端的能寫一手地道的帝王體,不服不行。

而乾隆,可謂清帝中的“詩帝”,一生作詩四五萬首。劣詩肯定多半,但較好的詩句也必有之。

我是知青時,聽一位北京老高三吟曰:“萬裏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覺甚嘉,屬工對,氣象大,有畫面感,也有動感。

問何人之句。

答曰:“乾隆。”

後來得知,對方乃清皇族後裔。

而彼們中,善詩畫者,不足為奇。

清的滅亡,內因外因,原因多多。腐朽了,落後於世界之林了,是謂主因。

但它怎麽就腐朽了呢?

竊以為,規律使然。就是再英明的皇帝,有文武兩班再忠誠能力再強的大臣輔佐,文人士子們再懂事、不添亂,庶民百姓們再順良、顧大局識大體,而且,日本也不挑釁,西方列強也不仗軍火優勢相欺——那它也還是要亡的。

緣何?

壽限到了。

封建之國體,好比人有壽限。初定如少年;中興如青壯年,大抵生氣勃勃,仿佛前途無量;而沒有誰的青壯年期是無限長的。中興一過,似夕陽西下,晚衰開始了——也沒有誰能長生不老。此自然規律,不以人之意志為轉移。不可抗拒。

此是封建國體的“天譴”基因。

是身為皇權接班人者,命運難逃之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