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4/23頁)

注50 這裏樂先生講得不清楚,訪談錄是這樣寫的:“四表哥李鐵鈞還是回湖北老家去了,我一個人等於流浪在外,年輕不知天高地厚,想要闖闖看。記得四表姐李慧珠的丈夫祝孝慈,號祝驤,在廣州C.A.T航空公司做地勤維修工作。因為四表姐李慧珠的姐姐李慧娟,嫁給我的二哥孝先,也可說二哥與祝驤是連襟,況且李慧珠又是我母親的幹女兒……因有這麽一個姻親關系,於是找他幫忙。祝驤認識很多空軍,我就跟著他們搭飛機來台。”(64—65頁)

注51 這個地方樂崇輝先生講得比較簡略,可以他訪談錄中所言補充:“隨後我仍在商場逛了逛,又看到一個擺著《奇門遁甲》算命的小門面,算命先生問我何事,我說我要出行如何?他就把杜、生、休、死等八個門排出,斷言北平住家為‘死門’,東南方為‘生門’,回北平萬萬不可,往東南方大吉……這真準!更萬萬未曾料及我會到台灣落戶定居,但台灣不正是東南方嗎?”(62頁)

注52 “八七水災”是1959年8月7日至8月9日發生於台灣中南部的嚴重水災,廣及13個縣市,為台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僅次於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的災難。

注53 據樂崇輝先生訪談錄,他的妻兄名劉家榮,畢業於日本帝國大學機械系,返台後擔任經濟部商品檢驗局技正兼科長,負責檢查機械的制造規格及進出口檢驗。劉玉梅提到的她父親留下的書,是上海出版的線裝石印版本的野鶴山人所著《增刪蔔易》。劉家榮先生的蔔卦,據說就是依其父親的這本書自學的。(76、77頁)

注54 據樂崇輝訪談錄:“我的嶽父劉守浚為新竹縣新埔鎮名望世家,居住在鎮上新生裏‘劉家祠堂’邊厝,現列為縣府三級古跡;祠堂三合院,格局方正,正房設劉氏宗親神位,查考其派下傳承,系廣東省饒平縣石井鄉,開基祖谷祥公為一世祖,迨至十四世祖可未公來台後,即定居新埔。時新埔已形成客家族群所居,至守浚公已為十八世,下傳長男家榮、長女錦桶、次女玉梅三人為十九世,家榮單傳一男興龍為二十世,此為玉梅娘家傳脈之大略。”(77、78頁)又按,“卯金刀”系指繁體“劉”字。

注55 據樂崇輝訪談錄:“五嫂曾璧如是民國三十七年就移徙到來台灣準備做生意,住在六橋通,即中山北路一段一零五巷六十一號,現在那一帶都是經營日本料理,及買賣珠寶之類的商家,已沒有像‘榻榻米’的日式住家了。”(66頁)

注56 樂崇輝先生到台灣以後,先入軍校受訓,後入軍中服役,1970年11月退伍,到淡江文理學院城區部教務處工作一年,1972年才到台灣同仁堂,幫助櫃台賬務並協助制藥。(92、93頁)

注57 《樂崇輝居士訪談錄》也談到踩神曲:“神曲主消化,很多藥合在一起,要用布包起來,每年六月初六,腳踩神曲,一般外面做的不是很確實,得要自己做。神曲等於我們做酒、發酵,可以消化。中國很講究月令時節,一定要六月初六那天踩才行。”(38頁)

注58 《樂崇輝居士訪談錄》談自然銅:“跌打損傷則要用自然銅,它就像銅一樣四四方方的,叫作自然銅,應該是指未經煉制的。銅怎麽煉?怎麽弄碎?也都有學問。煉制的過程,是把銅擺在一個小陶罐裏用火燒,起碼得用上幾百(攝氏)度,甚至上千(攝氏)度的火,看火候夠時就把罐子夾出來,罐子夾出來是紅的,接著拿梨醋‘匡’一聲倒下去,整個罐子就都酥了!然後才能去軋粉。”(39頁)

注59 據《樂崇輝居士訪談錄》:(我的五堂嫂)帶了三位先生來台,一位是盧逸塵先生,原是南京同仁堂的查櫃,又具有中醫執照,後來在台灣同仁堂駐診,加以全盤管事; 一位總管杜德春先生,原在永仁堂,其後被南京同仁堂挖腳,杜先生自小在藥房學徒出身,精明能幹,管配方細料、銀貨二賬,加帶外面跑藥行,選藥辦貨,一律包辦, 這也充分顯出五嫂的用人能力;另外是一位張家馴先生,也是南京同仁堂的售藥先生,外號小諸葛,對醫藥都通。(71頁)

注60 同仁堂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失火之後,清宮的禦藥房領班張世基(即档案中提到的樂尊育孫子樂禮的妻子樂張氏之父)出資接管了同仁堂,所以在清中期直到清末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同仁堂是在張家手裏的。失火一事,可參見拙著:《清代老藥鋪與八旗制度關系初探:關於新發現的幾份同仁堂档案》(《清史論叢》2015年第二輯)。

注61 據樂崇輝訪談:我於幼時並未聽聞伏魔寺,也不曾去過。但既然記載曾祖父的史料中提及了伏魔寺,那就必須弄個清楚……據《燕都叢考》引《順天府志》之記載:“繩匠胡同或作丞相,北有伏魔寺,有中州、休寧、潮州諸會館。”此書是民國十八年閩侯陳宗蕃輯著。由斯足見確有伏魔寺,並非虛構,只是有關寺中僧人以及寺中諸種設施則付闕如。(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