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6/23頁)

注76 師大附中,全名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901年建立,曾為京師大學校附屬中學校。1928年11月改為國立北平大學附屬中學,1929年9月國立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又改為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址在外二區和平門外南新華街。該校是中國最早創辦的3所公立中學之一。

注77 聖約翰,指的是聖約翰大學(Saint John's University)。誕生於1879年,初名聖約翰書院,1881年學校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成為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也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入讀者多是政商名流的後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擁有很濃厚的教會背景,影響甚至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的無數領域的歷史。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並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

注78 華世奎(1863—1941),字啟臣,號璧臣,天津人。近代著名書法家。清朝時曾為內閣閣臣,任八旗官學教習。民國成立後以遺老自居。

注79 陳宗蕃《燕都叢考》:“前清時,內外城各街巷均系土路,故有‘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之諺。宣武門大街、崇文門大街及地安門大街各處,且系甬路,高逾三尺,車行其上,有隕越之虞。光緒之末,民政部興,乃有馬路之設。”(163頁)

注80 陳宗蕃《燕都叢考》:“民國十五年,於正陽門宣武門之間,復辟一門曰和平門。未幾,改為興華門。十七年,仍復和平之名,於是內城凡九門。”又注:“正陽門與宣武門之間,辟一門曰和平。民國二、三年間,當事者即獻斯議於袁項城,以為苟辟此門,北則與總統府新華門相值,南則直達香廠,可以謀市廛之繁盛,宜名曰新華,項城韙之。興工有日,而前門外諸富商,懼斯門果辟,則行人出於他途,市廛必且南徙,乃浼有力者以風水之說進,謂斯門苟辟,將不利於國家,且亦不利於總統。項城惑之,乃寢其議。於是南新華街、北新華街之名雖定,而城垣內外,相距七八裏,不能相連。民國十五年,合肥段公執政,鹿君鐘麟主內外城警備政,乃毅然舉工,未數日而畢。車途畢達,往來稱便,乃名之曰和平。次年,張作霖入都,改名曰興華。又次年,南北統一,國軍入燕,爰又復和平之舊名。未二年,已三易門額矣。”(18、19頁)

注81 郭仲衡,原為協和醫生,喜好戲曲,而立之年下海成為專業演員。範濂泉與樊棣生都是京劇名票,工老生。樊棣生之父樊永培曾任清末緞匹庫經習,頗有家資,是著名的春陽友會票房的創辦人。

注82 廣東潮州會館在西城區丞相胡同(今名菜市口胡同)舊門牌30號。在潮州會館中,這所會館占地最廣,有3畝2分,房屋70多間。其附產也在同一胡同之北側,有房屋11間,由兩個小院組成。見胡春煥、白鶴群:《北京的會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版,74頁。

注83 北半截胡同位於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南角,本是一條又短又窄的胡同。廣和居在該胡同南口路東。

注84 張伯駒(1898—1982),河南項城人。最著名的文物收藏家、書畫家和詩人,與張學良、溥侗和袁克文並稱為民國四公子。解放後將收藏的珍貴文物均獻給國家。有《一代名士張伯駒》(任鳳霞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版)可資參考。

注85 劉老在戲曲界有“京劇藝術的活字典”之美譽。

注86 閻嵐秋(1882—1939),著名京劇演員,藝名九陣風。工武旦、刀馬旦。在藝術上得其嶽父、名武旦朱文英傳授(參見下面正文),戲路比朱文英和其子朱桂芳更寬闊。與楊小樓、俞振庭、余叔巖、高慶奎等都有合作。在京劇界以為人正派、藝術作風嚴肅著稱。

注87 朱桂芳(1891—1944),著名京劇武旦演員,藝名小四十。原籍江蘇蘇州,生於北京。其父朱文英為清末名武旦。

注88 王榮山,著名京劇老生演員,教師。幼年來京,曾用藝名麒麟童,成年後以榮山本名行世。

注89 王金璐,著名京劇武生演員。

注90 二醫就是今天的首都醫科大學,原來叫北京第二醫學院。

注91 王瑤卿(1881—1954),著名京劇演員,在梨園界被尊奉為“通天教主”。

注92 王鳳卿(1883—1956),京劇老生。 王瑤卿之弟。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戲曲學校任教。

注93 錢金福(1862—1942),京劇武凈兼架子花臉演員。與陳德霖同科。他對凈角的臉譜有精細的研究,所勾臉譜既有寫意也有工筆,獨具風格。為京劇臉譜的改革創新做出過很大貢獻。據說錢金福較保守,在後台勾臉時不願讓別人看,有“錢派臉譜秘不外傳”之說,但劉曾復那時年紀小,錢金福勾臉時他站在身旁,錢金福並不在意。錢金福後來發現劉曾復是個很用心的人,還主動向他講解錢派譜式的應用及筆法運用的要點和訣竅。因此“秘不外傳”的錢派臉譜竟奇跡般地傳到了劉曾復手裏。劉老的臉譜勾畫還得到錢金福之子錢寶森、楊小樓女婿劉硯芳、王福山、侯喜瑞、王鳳卿的親自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