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3/23頁)

注30 閻崇年《袁崇煥籍貫考辨》,載《學術論壇》1981年第1期。

注31 轉引自湯錦程《北京的會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4年版,第45—48頁。

注32 這裏佘女士所說父親的名字與上篇訪談中所說不同,可能一是名,一是字。

注33 《清高宗實錄》卷一一八一,乾隆四十八年五月戊申。

注34 張江裁:《袁督師遺事匯輯》卷五“袁督師後裔考”。

注35 孟森:《袁督師後裔考序》,載《明清史論著集刊續編》,中華書局1986年版,123—125頁。

注36 參見王鐘翰:《論袁崇煥與皇太極》,載《清史新考》,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112—131頁。

注37 見2015年4月14日北京電視台青年頻道的一台節目,參見本文前注。佘女士唯一的女兒焦穎因擔心已經坐輪椅的母親仍然堅持每周去袁崇煥墓清掃,而與父母發生矛盾,她不同意他們繼續守下去,不希望他們繼續為這事傷腦筋、費心思,認為她不應該整天只想著這一件事,而希望能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注38 一城(伯欣)系指濮伯欣,民國初年人。新華,指新華宮,袁世凱在此稱帝。

注39 《南方都市報》2011年5月13日。

注40 這一說法最先由黃一農先生在其專著《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書中提出。該書的簡體字本,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注41 李金龍、孫興亞:《北京會館資料集成》(下),學苑出版社2007年版,1421—1422頁。

注42 樂崇熙是二房樂東屏的兒子,他的弟弟名樂崇祺。

注43 這裏指的書即定宜莊、張海燕等:《個人敘述中的同仁堂歷史》,北京出版集團2014年版。與樂崇輝先生見面時,我即把這本書送給他。

注44 樂崇輝先生的母親姓張,名張兆瑩,據樂崇輝訪談錄記:“小時候曾聽聞母親是旗人,但是已無法求證。”見《樂輝居士訪談錄》(後同),50頁。

注45 樂崇輝的父親是十五老爺樂詠西,十七老爺是樂東屏,十六老爺是樂懿芝。據《樂崇輝居士訪談錄》:“我父親和十七老爺是親兄弟,他們兩人未分家時,最初之合作是既不稱‘永仁堂’,也不叫‘懷仁堂’,而取店號為‘頤齡堂’。”

注46 樂崇熙為同仁堂樂家第十三代傳人,同仁堂四大房中的二房樂東屏(十七老爺)之子。

注47 關於永仁堂:永仁堂是樂詠西(樂崇輝的父親)在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開創的,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路東的東安市場西門,並且在今內蒙古包頭前街路北、山東煙台北大街路南開設了兩個永仁堂分店。由樂詠西任總經理。1942年樂詠西病逝,樂元可繼任經理。1949年初北京解放後,樂元可將永仁堂經理之位交予樂孝先,他自己退出,獨自在東城幹面胡同開立恒仁堂。恒仁堂開設不久就匆匆結束了營業。1956年,據樂崇輝引當時報道:“國藥業有十四家藥店的二十四個資本家,把房屋二百五十四間賬外存款以及保存多年甚至幾代的珍貴藥材八百多斤都拿出來投入企業。永仁堂國藥店經理樂孝先,曾開七次家庭會議,說服妻子,把賬外的五十多個制藥廠房,投入公私合營企業。”永仁堂公私合營後,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國營,名為百草藥店。“改革開放後則以永仁堂和百草藥店兩個名稱並用,待王府井大街重建東安市場新大樓,永仁堂搬到王府井大街西邊(原在東邊),後來在燈市口大街也開了一間,不知為何之故,此時將永仁堂改為永安堂,是否知道樂家後代還有人在台灣嗎?”(12—15頁、22頁)

注48 何思源曾任國民黨山東省主席,1946年任北平市長,曾參加北平和平解放的談判。解放後任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他的女兒何魯麗自1984年起步入政壇,1988年任北京市副市長。後來又擔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注49 這一段的講述,與樂崇輝訪談錄中所述略有出入,茲將訪談錄的內容轉引如下:“我的表哥李鐵鈞,湖北人,我在抗戰逃難時,在山西大同遇見他,那時我還年輕,他帶著我到處走走玩玩,彼此有點感情……表哥在部隊是低級軍官,平日我常接濟他,民國三十七年底,某日,表哥私下同我談,要不要和他一起走?去不去香港?他認為局勢已經不行……”樂崇輝說,他本也想走,但路費怎麽來呢?“因我二哥的女兒樂倩,由於女孩子家在大家族裏不受重視,對她似乎有壓力,雖然準許她念書,但仍是看不起女生,回來還是得做很多家事與幫忙,她心底不平衡,就吃安眠藥自殺。當時我去德國醫院看她,我母親有些黃金戒指和金飾,恐怕也有十兩之重,就托我交給她,欲讓她治病,救她性命,但沒來得及給她,沒兩天她就過世了。她過世後,這些金飾我並沒還給母親,恰好成為我和表哥前往香港的路費。”(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