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改制與“革命”(第2/7頁)

我們把這些話和上一章所載六十年前董仲舒對武帝說的話對讀,便可見一個時代要求的持續性。

這改革案和王莽的關系,史無明文,但從他日後在政治上的措施看來,他贊成這改革案是無可疑的。

這改革案奏上後,一時奴婢田地的價值大減。但丁、傅兩家和哀帝的嬖臣董賢覺得它於自己不便,哀帝詔暫緩施行,結果被判了無期徒刑。不久,哀帝賜董賢田二千頃,就把這改革案中最重要的項目宣告死刑。

董賢是我國歷史中一個極奇特的腳色。哀帝即位時,他才十七歲,比哀帝少三歲。他生得異常姣好,哀帝做太子時早已傾心於他,即位後,依然時常與他同臥起。他們間有一件千古傳為話柄的事,一日午睡,董賢枕著哀帝的衫袖,哀帝要下床,卻怕驚醒了董賢,把衫袖剪斷而起。他對董賢的賞賜,使得他死後董氏家產被籍沒時,賣得四十三萬萬,這還不足為奇。董賢甫二十二歲,在政治上沒有做過一點事,便被冊為大司馬,冊文裏並且用了“允執厥中”的典故,那是《書經》所載,帝堯禪位於舜時說的話。這冊文已夠使朝野驚駭了。不久哀帝宴董賢父子,酒酣,從容對董賢說道:“吾欲法堯禪舜如何?”

哀帝想效法帝堯,原有特殊的歷史背景。秦漢以來深入人心的“五德終始”說早已明示沒有一個朝代能夠永久。而自昭帝以來,漢運將終的感覺每每流露於儒生,方士之口。昭帝時有一位眭孟因天變上書,有一段說道:

先師董仲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漢家堯後(謂漢高帝為帝堯的後裔)有傳國之運,漢帝宜……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裏,如殷周二王後,以承順天命。

眭孟雖然以妖言伏誅,其後二十年,在宣帝時,有一位蓋寬饒,亦以同類的言論送死。成帝時,大臣谷永因天變上書,也說道:“白氣起東方,賤人將興之征也;黃濁(塵)冒京師,王道微絕之應也。”稍後,亦在成帝時,方士甘忠可昌言:“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更受命於天。”並且供獻種種重要“受命於天”的法術。忠可雖以“假鬼神罔上惑眾”死於獄中,他的弟子夏賀良又把他的一套向哀帝進獻。原來哀帝即位後,久病無子。賀良用這類的話恫嚇他:“漢運已經中衰,應當重新接受天命。成帝不應天命,所以絕嗣。如今陛下久病,天變屢次出現,這就是上天的譴告。”哀帝信了他的話,改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為“太初元將”元年,自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改刻漏百度為百二十度,並大赦天下。這些就是“更受天命”的法術。但是一切實行後,毫無效驗。哀帝在計窮望絕之下,又被一種異常的情感所驅使,便自覺或不自覺地要實行眭孟的主張了。

哀帝冊命董賢為大司馬是在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十二月。次年六月,他還沒有“法堯禪舜”,便倉卒死了。

第三節從王莽復起至稱帝

王莽罷政後不久,被遣歸“國”(即本封的新都,在今河南)閉門韜晦了三年。吏民上書替他訟冤的有一百多次。後來應舉到朝廷考試的士人又在試策裏大大訟贊王莽的功德。哀帝於是召他還京,陪侍太皇太後。他還京年余,而哀帝死。哀帝又是絕後,他的母後及祖母又皆已前死,大權又回到太皇太後手,這時她七十二歲了。王莽於哀帝死後不幾日,以全朝幾乎一致的推舉,和太皇太後的詔令,復大司馬職。是年九月,他才選了一個年方九歲的中山王做繼任的皇帝,這時朝中已沒有和王莽不協,或敢和王莽立異的人了。次年,王莽既進號太傅安漢公,位諸侯王上,太皇太後又從群臣的奏請,下詔道:

自今以來,惟封爵乃以聞。他事安漢公四輔平決。州牧(成帝末王莽為大司馬時,罷刺史,於每州設長官,稱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輒引入至近署,對安漢公考故官,問新職,以知其稱否。

平帝雖名為天子,連自己的母親衛後也不得見面。她被禁錮在中山,因謀入長安,全家被誅滅。不久平帝亦郁郁而死。他一共做了五年傀儡。在這五年間,王莽行了不少的惠政和善政,舉其要者如下。他大封宗室和功臣的後裔,前後不下二百人。他令官吏自“比二千石”以上,年老退休的,終身食原俸三分之一。值兇年,他獻田三十頃,錢百萬,以與貧民,同僚仿行的二百三十人。他在長安城中起了五條街,房屋二百所,給貧民居住。他立法,婦女非身自犯法,不受株連;男子八十以上七歲以下,非家犯大逆不道,被詔名捕,不得拘系。他賜天下鰥寡孤獨及高年人以布帛。他在郡(王國同)縣(侯國同)鄉聚(較鄉為小)皆設公立學校;在郡的稱“學”,在縣的稱“校”,每所置經師一人;在鄉的稱“庠”,在聚的稱“序”,每所置《孝經》師一人。(《孝經》是戰國末出現的一部勸孝的書,托為孔子和弟子對話的記錄。)他擴充太學,增加博士人數至每經五人;於《五經》之外又添立《樂經》;學生增加至萬余人,又給太學建築宏偉的校舍,其中學生宿舍就有萬多間。他征求全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樂律、文字訓詁、醫藥、方技、和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秦漢間出現的講訓詁的書)教授的人,由地方官以優禮遣送到京;前後應征的凡數千人,皆令在殿庭上記述所學。他又曾奏上“吏民養生,送終,嫁娶,田宅,奴婢之品”;所謂“品”就是分等級的限制。董仲舒、師丹的建議他又打算實行。可惜這方案提出不久,適值衛氏之獄,又被擱起,後來不知何故,竟沒有重提,其詳細節目不得而考了。